2)第299章 海上丝绸之路(2)_汉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成本低,利润高。民众可以大量的参与,这样就极大的促进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兴旺。

  安史之乱以后,天朝也开始积极鼓励海上贸易,重点建设广州,自从刘晏以后,广州的财税收入,就逐渐上升,最终占据了最重要的地位。黄巢起义遍及全国,破坏非常严重。唐廷地收入受到严重的威胁。但是真正受到致命打击的,乃是黄巢占领广州以后,唐廷地财税一下子去掉了十之六七,苦不堪言。

  从海上丝路的贸易范围来看,唐朝时期海上丝路的范围已经覆盖东亚,东南亚,南亚以及东非。其范围之广,前所未有。唐代中期以后,中国扩大了与波斯湾之间的远航。并开辟了通向东非的航线。到了唐朝中期。随着大食定都于巴格达,中国通向波斯湾的航线出现了新的突破。高仙芝在中亚战败以后。唐廷对海上丝绸之路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也积极的促进了海上贸易地展。

  唐顺宗时期,当朝宰相、地理学家贾耽在他的《广州通海夷道》中,详细记录了中国海船从广州起航,穿过马六甲海峡至印度南部,又沿印度南部西岸北上,再沿海岸线西行至波斯湾,最后抵达大食都巴格达的航程。他还记录了从波斯湾沿阿拉伯半岛通向东非海岸,以三兰(今坦桑尼亚都达累斯萨拉姆)为终点的另一条东非航线。这些从前人写的《酉阳杂俎》和杜环《经行记》中也可窥一斑。

  中国与东亚、东南亚及南亚的往来早已有之,至唐朝时期仍然往来不绝,且有加强的趋势。唐朝时,新罗商人来唐贸易的很多,从山东半岛的登州、牟平、文登,到江淮一带地扬州、楚州,都有他们的足迹;日本前后数十次次派遣唐使来中国,最多时人数过五百人,“名义上是朝贡,实质上是以贡品换取中国赏赐的丝绸为主要目的”,两国的贸易交往已开始使用货币,足见其交往之甚。与此同时,同东南亚及南亚诸国的贸易,也因波斯湾航线的取道而兴盛。

  从海上丝路的规模来看,单就贸易的数额来说,据推测也已达到相当可观地数目。到唐朝后期,广州是最大地对外贸易港口,从船运数量上来看,每年来广州的船舶数量不定,少者有二三十艘,一般地有四十来艘,大历五年(77o年)到广州贸易的大小蕃船,竟达四千余艘。如每艘装载量为五十吨。则此年广州外贸货物的吞吐量即达二十余万吨。在这个年代,这已是相当可观的数目了。

  随着海上贸易地兴盛。贸易商品地种类也越来越多。波斯商人从东非、东南亚运来宝石、珊瑚、玛瑙、香料、药品及动植物。交换中国地丝、瓷、纸、大黄等物品。唐代南诏通过交通线同缅甸交流地货物有、缯帛、、琉璃罂、琥珀、光珠、瑟瑟

  请收藏:https://m.biqu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