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44章 记上一笔_我在大明当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求在青史中被记上一笔,但求不愧与心!”

  宋翊抱拳说道。

  “别人说这话我不信,但宋老这话我信!”朱允熥给予了肯定的回答。

  宋翊之言一如其人。

  一政治中立派,能在洪武年间坐上应天府府尹的位置,无论是得了朱元璋的看重,还是在吕氏之事后不死,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配合官职,宋翊绝对是一有能力,有抱负,愿为百姓做实事的人。

  之所以到现在都不用,连齐泰都不用,除思想外,最关键的原因是‘他们’这类人做事的方式方法太古板,有萧规曹随的味道……这个萧不是指萧何,而是过往一系列名人及名人的处政方式,简单的说就是在处理政务上没有自己的东西,拿着过去历史中的办法来用,如果遇到一件在过去历史中不曾发生的事,那他们就不会做事。

  说句不好听的,这些人只是做到百姓心目中好官的标准,当然能做到这一点也非常难得,毕竟就这标准也不是人人能做到。

  “有大王这句话,宋某这一生也就值了!”宋翊笑道。

  “常门,去把齐泰叫过来!”朱允熥微微点头。

  宋翊,齐泰入琼海的时间已不短,该给他们看的,该说给他们听的,该由他们自己想的,该让他们做的都结束了,下面就是点拨,这两人能否从思想的围城中走出来,那就看他们自己。

  不管怎么说,在古代能以自我一生岁月,践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念的官员真的不多,甚至可以说是稀罕。

  这类官员身上或多或少的缺乏成为名臣的要素,但其人品绝对可靠,道德绝对优良。

  “好勒!”

  常门甩手将一个喝空的椰子丢进海里,离开此摊篝火朝另外一方火堆走去。

  “大王……”

  宋翊有些不解。

  “一直不对你和齐泰进行安排,是因为你们身上有着相同的问题,话不说两遍,遇到了就一起解决好了!”朱允熥懒懒的说道。

  “……”

  闻言,宋翊陷入了沉默。

  其实不用朱允熥说,这些日子宋翊也察觉到一些东西。

  筹备小组的工作,对于宋翊来说并不难。

  某种程度上就是换汤不换药,管好人,理顺事,权衡好工作就行了,繁琐程度与压力远没有当初应天府府尹的工作重。

  可就是这样的工作,宋翊做的非常的累。

  这种累不是因没人听的话,也不是下面人不愿意配合,更不是常门给的权利不够,实在是意外性太多了!

  就如当初第一场筹备会议,同样的东西,琼海新式的官员就能解读出,他们所读不出的内容,并且敢于大胆的说出来,偏偏还有道理。

  具体到日常工作中,这种意外更多,整个过程中宋翊本人能做的,仿佛就是给这些新式官员提供经验,具体的执行上新式官员总能搞出幺蛾子。

  一度弄

  请收藏:https://m.biqu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