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57章 亿万贯_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与明远所料一致,北方诸路,一直到三月都没有下雨。据说在大名府一带,已有水井完全干枯,出不了水。

  同时,无数蝗虫从辽国境内南下,来的势头比辽室的宫分军骑兵还要勇猛。它们见绿色便啃,片刻间便能席卷一切。

  旱灾与蝗灾夹击,一时令北方赤地千里,饥饿的百姓们纷纷将家园抛在身后,拖家带口地逃往南面有粮的州县。

  大名府开常平仓放粮,将粮仓放空了还是没能赈济所有灾民。

  于是京中便有御史弹劾“青苗法”,说“青苗法”一味放贷敛财,却使常平仓中存粮尽去,真到荒年时便无粮可用于赈灾。

  明远坐在他“金融司”的衙署里,看到邸报上发下来的弹章,撇嘴表示不屑一顾。

  “北方已经旱了这么久,再满的常平仓也早已空了。再说,若没有‘青苗法’盘活常平仓中的存粮,令时时有官员查验,这常平仓就真没有其它贪污之人将手伸到存粮上吗?”

  明远手下的小吏吐吐舌头,心想这位年轻的上司还真敢说。

  但是他们没忘了提醒明远:“明监司,话虽如此,有此弹劾在,王相公他……”

  明远一凛,明白了对方的意思。

  以往御史上表弹劾王安石,天子的做法往往是将这些弹章“留中”,大概就是将这些批评意见“摁住”,不让它们影响到宰相的施政。

  然而这次,连明远这样品级不算高的小官,也能看到御史对王安石的弹劾。

  虽然王安石早已被弹劾惯了,但天子的态度悄然发生了转变。

  明远回想一下历史,想要叹气,但发觉自己在小吏面前,就还是忍住了。

  不多时,王雱匆匆而来,在明远对面坐下,开口便问:“如何?”

  明远也不问“什么如何”,马上就答:“放心吧!”

  王雱紧绷的神情终于放松,脸上开始露出些笑模样。

  明远确实是令人放心的——最近这段时间,他着手做了大量的准备,以舒缓灾情,赈济灾民。

  在蝗虫途经的州县,明远派人去收蝗虫。那些蝗虫个头大好捉,只要拿网在空中网几下,便能网住不少。

  明远收购的价格是二百文一斗,比粮价都要贵一倍。当地便是男女老少齐上阵捉蝗虫,用这害人的虫子换点救命粮。

  谁知这消息流传到汴京来,京城中有人一脸惊异地帮明远宣传,说:长庆楼的东家在高价收蝗虫,会不会将来搞个什么蝗虫入肴?

  这个猜测一出,京里的流言马上就变成了“长庆楼很快要办蝗虫节”,吓得食客们一进酒楼,就要先看看今日的菜单。

  最终明远不得不在《汴梁日报》上辟谣,说他收购蝗虫,统一用来磨成细粉,加在喂鸡喂鸭的饲料里,吃这种饲料长大的鸡鸭肉质鲜美,营养丰富。

  明远是什么人?

  他可是背负“财神弟子”光环的。

  请收藏:https://m.biqu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