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4章 百万贯【加更】_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明远寻访毕昇之际也没想到,此时距毕昇已过世已有近二十年。连他的长孙毕文显,也已经是一个四十多岁,自称“老汉”的人了。

  按毕文显所说,毕昇原是淮南路蕲州蕲水县人,少小离家,学得一手雕版制版的手艺,是乡里有名的能工巧匠。但他生平一向背井离乡,在外漂泊,只有过世之后才由子孙扶柩回乡,叶落归根,归葬故土。

  毕文显介绍毕昇的时候,一直盯着明远,话里话外显得犹犹豫豫的,似乎觉得明远实在不像个手艺人。

  “先祖父有一遗愿,想要将他的制版之术传给后人。”

  毕文显冲明远拱起双手,询问道:“敢问小郎君,可是为了先祖父的制版之术而来?”

  明远反问:“可是活字制版之术?”

  听见“活字”二字,毕文显陡然睁大双眼,脸上泛出喜色。

  明远又问:“令祖是如何制版的?”

  毕文显喜色顿去,嗫嚅着道:“我……我也不知道……”

  原来,毕昇在晚年时自创了一种新的“制版术”,但是这种技术成熟后不久,毕昇便在杭州过世,过世之时,只有长子毕嘉陪伴在身边。毕氏四子后来齐聚杭州,扶柩回乡。

  毕嘉不是制版工匠,对于毕昇身后留下的制版术没有半点了解。

  因此毕家的子孙,也并不知道先祖的“制版之术”究竟是什么。

  “难道……令祖没有师兄弟,没有同在刻印坊里供职的同僚吗?”明远问毕文显。

  毕文显摇摇头,露出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与祖父共事的同行们……说祖父的制版之术太过繁琐……”

  明远顿时皱起眉头:怎么会?

  不过这说辞,倒是和他在长安城中与工匠们交流,对方的第一反应是一样的。

  “活字”印刷术,复杂在于前期投入,必须先制出若干常用字的“活字”,才谈得上能够“活字”排版。在这番工夫花费出去之前,活字印刷术肯定没有木雕版那般“立竿见影”,马上就能上手印刷。

  试想,汉字至少有两千常用字,很多字会重复出现,至少要准备两枚以上。这种庞大的“前期投入”,恐怕阻拦了活字印刷术推广的脚步。

  明远又想:不过,毕昇应当是留下了一套用于制版的“泥活字”才对啊?

  他马上自己想明白了:那是用陶泥烧制的“泥活字”,既不是铜制,也不是铅字,自然容易损坏。毕昇过世,这套活字无人再维护补充,毕昇所发明的“活字印刷术”,自然就进入了一个“停滞期”,暂时无人再用了。

  他想了想,问毕文显:“你是听说我在寻访令祖,所以找到汴京城中来的吗?”

  毕文显点着头道:“是,老汉听家父说起过,祖父过世之前曾经留下话,说是有一位天纵才智的小郎君,对祖父首创的这制版术知之甚详,只可惜去了汴京

  请收藏:https://m.biqu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