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04章 封王_新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友的偏执,急于劝诫反倒会适得其反。

  所以在王莽不顾国内盗贼频发,执意要将对匈奴、西南夷的战争打到底时,刘歆没有说话。

  王莽开始倒行逆施,以百姓痛苦、得罪豪强、官吏乃至全国所有阶级为代价,频繁加赋以供国用时,刘歆没有说话。

  哪怕扬雄死时,刘歆虽兔死狐悲,也保持缄默,没有替扬子云说半句话。

  昔日的理想早已偏航太远,刘歆从十年前就开始内惧,他目睹甄氏父子谋逆而亡,看着安新公王舜忧虑而死,大司空王邑养在朝中不用,曾经礼贤下士的安汉公摄皇帝,已经扭曲成了一个疑神疑鬼,攒着权力不肯放手的独夫。

  刘歆自己,亦对王莽不报什么指望,他所有期骥,都放在自家女婿,太子王临身上,至少王临是能够以常理度之的。

  只等一个皇帝驾崩,太子继位,在自己辅佐下,铲除朝中宵小崔发、陈崇之流,与匈奴和亲,停止五均六筦之政,撤回边军,集中剿灭国内盗贼,或许能力挽狂澜,可是……

  可今日这制诏一下,刘歆彻底心凉了。

  这诏书洋洋洒洒数百言,但透过缝隙,刘歆只看到三个字。

  “废太子!”

  刘歆越来越搞不懂,王莽到底意欲何为?他原本以为,王莽去年雷厉风行,赐死“圣孙”功崇公王宗,是为了王临铺路,避免出现夺嫡斗争。

  可如今打着名正言顺的旗号,废了王临的太子之位,难道,他要让傻儿子王安继承大统?

  群臣缄默,时至今日,即便这诏书再令人不解,也无人站出来为太子说半句话——这是十余年来形成的惯性,皇帝的命令,再不合理,也得执行。

  而刘歆亦一言不发,手捧笏板,只有些头晕。

  皇太子王临亦是没料到这一天来得如此之快,愣了半响后,拖着病体奉上太子印绶,换成了“统义阳王”之印,

  本就是个傻子的王安,则流着口水,被两个黄门搀扶着上前,接受了新迁王的印绶。

  在完成此事后,皇帝又马不停蹄,宣布了安定、吞胡将军剿灭叛贼卢芳之事,颁布了赏赐,诏大司马董忠治校军功,第其高下。

  “卢芳羌胡之辈,而冒充刘姓,竟骗得愚夫愚妇数百从逆,幸得吞胡将军、安定郡一举击灭,卢芳头悬北阙,后无遗患。”

  “古人云,赏不逾时,欲民速得为善之利也。“

  “昔日击西海者以‘羌’为封号,平槐里以‘武’为号,扫翟义者以‘虏’为号。”

  “今卢芳之叛,自号左谷蠡王,一如其名,小小蠡虫而已,故平叛者以‘蠡’为号。”

  “安定属令斩得卢芳首级,当首功,封伯爵,号‘扫蠡伯’。”

  “校尉梁丘赐击破左谷,当次功,封子爵,号‘平蠡子’”

  “第五伦从征贼寇,封男爵,号‘定蠡男’。”

  这封号秉承了大新传

  请收藏:https://m.biqu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