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79章 尝新_新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p;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余也有责任。”

    第五伦反思了一番,“解放生产力”的心思太过急切,下意识显露在诏令里,就被官员视为魏王钟情水磨坊,谁若能修好,就可加官进爵的信号,否则杜诗区区河内一曹掾,怎么就位列朝廷大员了呢?

    结果官吏皆为了争这政绩而抢修水磨坊,而不考虑是否合适,又无视当地人需求,遂闹出了民变来。

    搞清楚事情缘由后,第五伦的决策也出来了。

    其一,重拳是肯定要打下去的,否则就是在变相鼓励渭北民众捣毁水磨,涉案者皆被缉捕,发配去挖沟渠劳动改造。

    其二,池阳县的小人巫被视为淫祠,一口气杀了好几个,祠庙也被捣毁,尽管当地人肯定会悄悄祭祀。

    第五伦同时又下诏宣布,在水磨运行与灌溉两者间,优先灌溉,原本要在渭北各县纷纷上马的工程,由杜诗带人去一一亲自考察,若不合适建造,则立刻取消。

    至于已经修好的几座水磨坊,也不划算拆掉,第五伦只再下诏,水碾只能在每年农闲时使用,其余时间必须将拦水闸门开启,还得雇当地人除淤。

    在渭北绕了一圈回来后,杜诗也反思了先前的举措,上奏道:“渭北泾流小,土地平坦,水磨坊乃至于水排等器械,只有甘泉山等少数地方能造。大王欲推广此类,还应在上林等渭南各县修建。“

    渭南水资源较渭北丰沛,从秦岭、终南山奔腾而下,落差也大。

    如此一来,渭北公田产的粮食,往往要通过漕船运到昆明池,再送往渭南磨坊加工,确实增加了成本,但渭水南北产业和经济互补倒也是一桩好事。

    此事暂且告一段落,第五伦之让群臣记住这次教训,并立了一个规矩。

    “往后不论发生何事,都不得以百姓为刁民。”

    “这称呼要改改,余不能在诏令里口口声声说着‘人民’,私底下嘴上心里,却骂其是‘刁民’!”

    ……

    “余就喜欢看承宫的奏疏,实实在在。”

    外放出去的新晋郎官们是可以直接向第五伦上奏的,各人的风格也可见一斑。

    承宫的上奏文笔一般,不如杜笃等人那般花团锦簇,但胜在真实,看到什么就写什么。

  &ems

  请收藏:https://m.biqu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