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92章 内卷_回到过去当学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其实氮肥这种东西,不论是民国时期还是解放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国家都是处于紧缺状态,通俗点说就是入不敷出。

  到80年代之前,我们国家农田氮养分投入和产出平衡一直是负100万吨以上,肥料严重匮乏。

  而化学肥料对农作物产出增长的贡献率一直在30%以上,尤其是在早期阶段,化肥施用量(折纯)每增加1公斤,粮食产量增加高达20公斤,这种增长直到程诺穿越前的21世纪时,增长才算停滞。

  在这期间,因为粮食产量的上升,我们国家成功解放了困在田间的大批劳动生产力,自此逐步迈向世界制造大国的行列。

  “农民工”一词便是在这个时代集中出现,成为大多数人挥之不去的记忆。

  总而言之,只有解放更多的人手,工业发展才有更多的可能性,而以合成氨为代表的氮肥,就是当下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撸起袖子,程诺看看手上的手表,距离下课还有一段时间,便放心地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单词:

  【Involution】

  “有人知道这个英文单词是什么意思吗?”

  不愧是北大学子,话音刚落就有学生主动站起来回答问题:“回教授的话,这个单词在数学上面叫乘方,您之前授课时提到一嘴。”

  程诺和蔼道:“不过,善于把控细节,还有别的意思吗?”

  想提高粮食产量,那就必须发展化学肥料。

  程诺略带伤感道:“人均产出可直接食用精粮仅394市斤,可向社会提供商品化精粮仅53市斤,情况还不及清末,很不客观啊。”

  “程教授这该不会是胡说吧,这么低,合着咱们发展了千年,越发展越倒回去了?”

  学生稍稍犹豫一下,认真道:“在生物上叫退化,医学上叫萎缩。”

  扣除每人平均口粮340市斤,可向社会提供468市斤商品粮;到清末,农业人口可直接食用精粮400市斤,扣除本身口粮外可向社会提供精粮60市斤。

  李大釗跟在后面有些无奈:“得亏不是数学啊,要不然你我还不一定也听得懂,不过听致远教英文,这还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次。”

  程诺满意地点点头,随即又问道:“那还有别的意思吗?”

  或许是临下课时娜一通演讲太过震撼,也或者是数学太过枯燥,围绕在程诺身边问问题的基本都是关于化学方面的知识,让其哭笑不得。

  虽然都这么说了,可台下众人还是大眼瞪小眼,理解不透其中的意思。

  虽然早在1908年就有由空气和氢气合成氨的实用工艺的出现,但等到我们能独立生产氮肥,还要等到抗战初期,坎坎坷坷发展到解放后建国,我们年化肥产量还不到世界总产量的1%,惨不忍睹。

  说着便带头从后面悄悄进去。

  “人家可是数学

  请收藏:https://m.biqu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