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章 民贵君轻_儒道读书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冬!冬!冬!”

  在三道钟声敲响以后,文院中的官吏发下试卷。

  试卷共有三十二张,前面十五张考的是填空,在试卷中摘取部分原文,去掉其中一部分内容,让考生根据上下文默写出空出的部分。

  还有的题目则是要根据自己对原文的理解,来阐述其中的大概意思,言之有理即可。

  后面十五张试卷考的是默写,基本上都是大段或是整章的儒家着作,极其考研学子的记忆力。

  即便是默写错了一个字,也会有被筛选下去的可能。

  最后两张考的是经义,以着作中的文句为题,考生作文章阐明其中义理。

  这就有点像是论文,给你一句话的意思,你用自己的理解来把他解释出来。

  可以引经据典,也可以举例说明。

  但是最重要的就是,你得有真正属于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独特见解。

  这个考的才是真才实学!

  假设在科举的时候,即便是有厉害的考生能将一些内容带到考场以内,填空题可以抄,默写也可以抄,但是这论文可怎么抄?

  毕竟作为一个考生,你是不可能知道经义的题目。

  因此经义的存在,完全就是杜绝了考生舞弊的可能性。

  因此,即便是前面两科考得并不是很好也没有关系,那些都是前人的智慧。

  儒家的经典,不在乎你能够记多少,而在于你能理解多少。

  时代在不断的进步,知识也总是日新月异。

  但若是经义差了,其他的科目就算写得再好也没有用。

  考官在审核试卷的时候,通常都是先审核经义,以经义排名。

  经义排名最靠前的人,金榜题名的几率是很大的。

  经义较差的人,分数就会直线拉跨,即便是其他试卷无一错漏,也很难将分数拉回来,估计考官都可以不用看后面其他的试卷了,直接省去不少工作量。

  也就是说,只要将经义写好,就等于是赢了一半。

  只要在经义之中写出极佳的文章,就足以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甚至有可能一锤定音!

  可见经义的重要性。

  杜宁突然想起自己在蓝星上的语文考试,没有任何一个题目的分数,能够比得上最后的作文。

  调整好状态之后,杜宁开始考试。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后面有一段空白。

  杜宁立即补上:“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是《论语?学而篇》第一节,也是必考的题目。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后面依旧有一段空白。

  杜宁心念一动,文宫中阅读过的《论语》自行翻开,乃是“里仁篇”的内容。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杜宁轻松就将

  请收藏:https://m.biqu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