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两千八百三十一章 没救了……_神话版三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学造诣确实是奇高无比,甚至曹操在文学上的造诣,比起对面那六个可能都不差分毫。

  问题在于,强不强这种事情也是要看对比的,曹操的文学造诣很高,但对面像曹操这么拽的有六个,对面六个人是建安七子成员之中的六位,这阵容曹操能赢?

  三曹七子呦,曹操今天虽说是带着曹丕和曹植,但就这俩毛头小子还没有进化到完全体,根本连参战的资格都没有,而对面七子来了六个完全体,陈曦觉得今天曹操可以等死了。

  就算是曹操超常发挥了,也顶不住对面六个大佬的狂轰乱炸。

  至于说陈曦,醒醒吧,虽说陈曦有满满一脑子堪称绝品的唐诗宋词,但是,一个都用不了,这也是为什么陈曦来这个时代这么多年了,都没干过抄诗词歌赋这种事情,因为难度实在是太大了!

  可能在其他人觉得唐宋的绝品诗词足以横行天下,甚至通行异世界什么的,然而就现实而言,那是做梦。

  从历史角度讲,现在是汉魏两晋时期,刚开始了反切标注,第一本韵书,也就是《声类》,马上就要由大佬李登编撰出来了,从此韵律什么的开始有了明显的统一要求。

  而诗词歌赋的核心是什么?是情怀,是思想,那诗词歌赋的表现是什么,是骈四俪六,是韵脚,韵律。

  然而看看陈曦脑子里面的唐诗宋词能匹配上什么……

  嗯,除了韵脚和韵律,其他的都能匹配上,问题在于诗词歌赋没有了韵,那还是诗词歌赋?

  因而陈曦从来到这个时代开始,哪怕是脑子里面多得是经典到不能经典的唐诗宋词,但是陈曦从来没抄过一次诗词歌赋,原因非常简单,韵的变化太大了。

  大到陈曦抄诗书只能是祸害经典,连韵律都对不齐。

  毕竟从汉末魏晋,到南北朝,再到隋唐,光陈曦能记起来的韵律变化就有好几次,第一本韵书那就不说了,那算是敲定了韵,之后到晋代声律再变,又有了《韵集》敲定新的声律。

  这就已经是两次声韵的变化了,问题是这两次的声韵变化,其实还不是最大的问题,接下来南北朝时期,声韵发生了历史上最大了变化,那就是四声……

  好了,这下韵律可谓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最明显的一点就是,现代人读建安时代的诗词歌赋,明显没有唐宋诗词那种韵律的感觉,甚至连韵的是什么都分辨不出来。

  然而那北朝时期声韵骤变到这个程度尚且未完,后面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声律变化,那就是《切韵》一书的诞生,这本书才是后世官韵,以及官话,甚至是之后普通话的祖先。

  现实就是这般,魏晋南北朝是中原声韵变化相当激烈的时代,反过来说的话,也就是说唐宋时代的诗词歌赋,在建安时代是

  请收藏:https://m.biqu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