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章 丝路_汉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炊烟袅袅的厨房。

  汉代的厨房,不管是私家还是公家的,一般都设置在东边,故有歌云:

  “东厨具肴膳,椎牛烹猪羊。”

  悬泉置也不例外,厨房靠着坞院东墙,单独一个小院,用一丈矮墙围着,里面有粮仓、灶房、柴房等区域。妇人们开始淘米煮饭,庖厨已在磨刀赫赫,隐隐能闻见陶鼎里飘出的肉香。

  至于管着东厨的官儿,养育任弘长大的任氏老仆夏丁卯,此刻正站在东厨门口,训斥一个置卒……

  “说过多少次,东厨的火塘要看好,万万不能灭了,你方才怎么蹲在那睡着了!“

  也是难为那置卒了,因为夏丁卯的口音,是地道的蜀郡方言,说得快了,简直是一个字听不懂……

  夏丁卯须发花白,头上缠着白色的绡(xiāo)头,衬得日晒雨淋的皮肤更黑了,只着一件短打,臂膀有力,这打扮像极了后世陕北老农。

  “夏翁!”

  任弘只叫了一声,夏翁立刻就从训斥下属的凶神恶煞,变成了慈眉善目。

  他几步走过来,就要朝任弘行礼,全然忘了自己是“比百石”的厨啬夫,要论秩禄,较任弘还要高点。

  “君子是不是饿了?东厨有热好的羹……”

  多少年了,尽管时过境迁,但夏丁卯一直记住任氏对他的好,待任弘如少主。

  任弘却不让他行礼,两人名为主仆,但对任弘而言,夏翁,就如同他的亲叔叔!

  “夏翁,是好消息。”

  任弘对他低声道:

  “我等的那个人,傅介子,终于要来了!”

  ……

  少顷,一老一小朝悬泉置的大门走去。

  任弘在前,他背着个红柳编的箩筐,回头看向夏丁卯道:

  “眼下已经快到食时了,夏翁离开厨房,当真不打紧?”

  汉代的平民一天只吃两顿饭,早饭时间便是食时,约合后世的9点-10点30,往常这个点,夏丁卯得在厨房烧菜了。

  “就是快到食时,东厨里的沙葱却不够,那些徒卒靠不住,所以老朽才亲自出来找寻啊。”

  夏丁卯一边说,一边擦着头上冒出的汗:“一早就这么热,今日可要难熬喽。”

  任弘知道夏丁卯非要出去的原因:悬泉置这么小一点地方,却住着吏、卒、徒、御共37人,加上往来官吏行人,简直密密麻麻,实在不适合说悄悄话。

  出了悬泉置,天地才豁然开朗,没有沙尘的时候,便能看清楚周围,是与中原截然不同的风景。

  天空是震撼人心的深蓝,没有一片云彩,与土黄色的大地相映衬。

  悬泉置的北边是一片戈壁,间或有胡杨林和怪柳从生长,更多的是黑色小石子和零星的小草堆。

  那是西沙窝、盐碱滩,隔着它们,隐约可见北方三十里外的烽燧,一个连一个,如同坚毅的哨兵,屹立不动,从东到西,绵延数百里,构成了敦煌北部的长城防线

  请收藏:https://m.biqu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