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93章天下一统_历代王朝更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韩非于公元前233年死去,他死后3年,秦国便攻克了韩国的都城新郑(今河南新郑),韩王安只能率领残部向秦军投降。

  韩国的灭亡带来了一系列的连锁效应,各国犹如多米诺骨牌般纷纷倒下,天下诸侯由此而惊惧不已。此前赵国和秦军正陷入胶着状态中,在紧张的气氛中,赵国居然轻易跳进秦国间谍布置下的圈套,把那位唯一可以暂时挽救国家名将李牧逼得自杀而死。从此,秦军便再也没有了真正可与之抗衡的对手。秦国继白起之后的名将王翦也就此成为天下第一将。在他的带领下,秦军发起了对赵国最后的进攻,赵王迁兵败投降。赵王迁的哥哥赵嘉向北逃走,在代郡集结了十余万残军,希望能够重新创立合纵联盟,继续抵抗秦国的入侵。

  但是其他国家都不认可赵嘉的合纵思想,认为合纵联盟已经不可能重新建立,即使能够建立起来也无法抵抗秦军的进攻。燕国太子丹也有这样的思想,在手忙脚乱的情况下,太子丹最终发起了对秦国的刺客攻势,最后以失败告终。

  三晋之地,韩国和赵国相继灭亡,唯独剩下魏国还在苟延残喘,就在太子丹死亡的第二年(公元前225年),秦军以风卷残云的气势,很快便兵临魏国都城大梁(今河南开封)。不过这一次秦军并没有直接进攻,而是再次利用了河水的作用。秦军连夜把黄河的堤防掘开,几乎兵不血刃,便灭亡了魏国。魏王假在被秦军擒获之后,就地处决。

  最后还剩下两个国家,等待秦军去征伐,一个是楚国,一个是齐国。楚国经过这些年的休养生息,厉兵秣马,元气有所恢复。因此与楚国的战争是秦军扫灭六国面临的关键一战,也堪称艰难的最后一战。

  这时年轻将领李信刚刚从襄平大胜归来,带着一身的光彩和荣耀。此时秦王政开始思考攻楚的问题,攻灭楚国无疑充满了艰难和挑战,而一个君主要权衡天下内外大事,一方面要防备军事上的溃败,另一方面则要防备大臣或者大将尾大不掉,功高震主。

  所以到底派遣谁去攻克楚国是秦王政当前最为疑惑的问题。王翦身经百战,战功显赫,攻下楚国不在话下。但正是这样,秦王对他才有所犹豫,因为他的功劳已经很大,功高震主的道理秦王是懂得的。李信刚刚经历战事,经验、计谋、威信上都比不上王翦,却是秦王政重点培养的对象,他甚至还想要在军中让李信和王翦抗衡。

  在秦国兼并天下、横扫八方的过程中,没有王氏和蒙氏家族的支撑,秦军很难如此快速地攻灭六国。蒙骜、蒙恬、蒙武祖孙三代,各个居功至伟、威名赫赫;王翦、王贲父子也不屈居人后,古人来者都屈指可数。是故《史记》评论道:“秦始皇二十

  请收藏:https://m.biqu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