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嬴政登基_历代王朝更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庄襄王死,十三岁的嬴政登基称王,赵姬晋封为赵太后,与华阳太后、夏太后共同听政。按照庄襄王的安排,吕不韦为相邦,秦王政尊称为仲父,昌平君熊状出任丞相,昌文君韩启为咸阳令,节制咸阳戍卫部队,李斯为中书舍人,王龁与蒙骜、麃公担任将军,共同辅佐朝政。

  这李斯本是吕不韦的门客,吕不韦见他深谙治国之道,又有辩才,便乘嬴政即位推荐他做了中书舍人,负责起草诏书,于是李斯便有了经常陪伴小秦王的机会。

  嬴政读书一向都是吕不韦安排的,由于在邯郸的几年缺乏管教,来到咸阳时大字都不识得一个,因此即位前只是教授读一些简单的诗经,重在教他识文辨字。即位后,吕不韦便开始让他读周礼、论语。嬴政虽只有十三岁,但是童年坎坷的经历使他早熟,加之聪明伶俐,读书颇有自己的见解。特别是读周礼之后,其中很多治国之策都让他惊奇不已。

  由于吕不韦经常忙于政事,嬴政遇到不懂的地方,便经常由李斯代为解答。

  一日,读到周公以礼制天下,嬴政觉得周公很了不起,便向问李斯:

  “先生认为周公如何?”

  “周公所做周礼是符合当时的情况的,但是以周礼治天下导致诸侯割据,不听周天子号令,因此周公非治国之才,周礼非治国之法!”

  嬴政曾听吕不韦说起过周公,知道他是了不起的人物,听到李斯对他却不屑一顾,争辩道:“周礼难道不是好的治国之策?倘若人人遵守礼制,刑不上士大夫,礼不下庶人,则国家就可以平稳的运行!”

  “请问大王,如果有人不守礼呢?”

  “不守礼则天下共诛之!”

  “如果大家都不守礼呢?就像现在群雄逐鹿怎么办呢?”

  “这……”嬴政只是沉浸于周公描述的大同社会之中,对李斯所提的现实问题竟然无言以对。

  “治理国家何须礼?以法足以!我秦国之所以能够崛起于诸侯之间,都是因为商鞅变法,设郡县,奖耕战,明法令,才使国家富强。反观山东诸国,抱残守缺,仍然坚持周朝的做法,必然日益衰落。”

  李斯为嬴政开了一扇法家思想的窗户,嬴政非常兴奋,问道:“以法治国和以礼治国究竟有何区别?”

  “大王可曾想过,以礼治国如果有人不守礼该如何处置?没有奖励和惩罚作为后盾,任何规定都形同虚设。周礼靠的是社会舆论和武力震慑,这是不可能持久的。想要天下长久的遵守礼制,就必须规定守礼会得到什么样的奖赏,违反礼制又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这样,礼就成了法,变成以法治国了。一个社会只要法令完备,守法的给予奖励,违法的给予惩罚,那么就没有人敢违反法律,只会争相去做法律规定的事情,对于违法的事情一

  请收藏:https://m.biqu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