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85章 半个世纪的隐秘_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超前的知识,“喀斯特”紧随其后又提出了第二个任务:

  郭效当然想过上报联邦政府,但自己的身份加上当时的格局让他坚决避开了这个选择,但带着“喀斯特”回到祖国似乎也办不到。

  解析的结果让他震惊:信号的内容很简单,是一个频段以及信号调制方式介绍,通俗易懂,让人很轻易明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与发射源建立联系。

  就这样艰难地过了三年,这位蹩脚的速成语言专家在工作之余用尽了各种办法,有一天可能是有些自暴自弃,干脆把自己一本制图规范书籍上的文本乱输了进去。

  1968年末,任务再次失败,这一次郭效联络到了几名可靠华裔工程师或科学家,形成了无名小团体。

  摩斯电码的全部对照字母、数字以及符号,这就是‘喀斯特黑石’的第一封回信,郭效想了半天才理解它的涵义。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0123456789?/()-·”

  距离“喀斯特黑石”被发现六年后,它终于通过各种乱七八糟的渠道积累够了充足的学习样本,准确无误地表达了自己的意图。

  问候过后它要求通过电视机联系,于是一个六十年但的中年人真正见识到了什么是人工智能。

  在六十年代的特殊背景下,郭效本身就屡屡遭到排挤和针对,又怎能完成这个离谱的任务?

  这时候第一颗人造卫星都还升空没几年,加加林还在准备自己的冒险,所以郭效毫不意外地失败了。

  那时候外星文明的传说还未广泛流传开来,但并不妨碍郭效敏锐地发现这鬼东西可能来头很大,壮着胆子自制发射器,然后模仿“喀斯特黑石”的方式发去了摩斯密码表。

  数字之类还可以想办法一一对应,但字母、单词、文化等等,或许有办法,但郭效绝对没有这个能力,他不是语言学家也不是文学家。

  但还没等他利用这个天降机会大展身手,“喀斯特”却开始提条件:

  他成功了,几乎是立刻就收到了“喀斯特黑石”发送回来的摩斯电文,而且功率也小了许多。

  1990年,“喀斯特”再次苏醒,等待三年后再次沉寂,但此时的郭效终于看到了民营航天绽放的一丝丝曙光,在死去之前想办法将侄子郭申推向NACA,并开始吸纳新成员,正式命名组织为‘黑石’。

  2005年,在再次沉睡之前,或许“喀斯特”意识到这个任务难度过大,将其下调至“将不少于100公斤载荷发送至地球轨道,期限369天”,并且破天荒给予了K120发动机技术。

  那個时候的他还不理解AI能够通过海量样本强行破解的方式,又不愿意将‘喀斯特黑石’暴露出去,只能藏在地下室里一点点想办法‘喂’给它知识。

  而在这之后的2006年,马斯克的SpecaX成功发射了“猎鹰一号”,“黑石”终于有足够信心开始为下一次苏醒做准备。

  从这以后他就完全放飞自我,用拼音或者英文发送自己对这个怪石的问候、咒骂、期待、哀求,有时候也会输一段音乐旋律,再后来甚至将电视节目转译发送过去。

  “hello,human.(你好,人类)”

  2002年,‘喀斯特’苏醒再次发布任务,郭效等第一代创始者都已经陆续去世,后继者也难以实现这个梦想,毕竟那时候马斯特碰一鼻子灰的影响也不是假的,但他们开始集中区研究三进制技术。

  “喀斯特”给予了慷慨的回馈,赶着集成电路的浪潮指出了一条截然不同的三进制发展路线。

  “黑石”传承自数位无根浮萍,它的后继者们最终也选择了先行者的目标,在进行准备的同时决定将孵化地放在国内,正好赶上了2014年国内正式发布航天市场开放条例。

  新远来了,跟随林炬回来的还有刚刚从NACA离职的郭申,借助多年的积累,新远一号终于实现了‘喀斯特’的第二个任务。

  请收藏:https://m.biqu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