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61章 各司其职,同步发力_三国:从刷好感开始兴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61章各司其职,同步发力

  刘禅在临邛督造甲兵,成都那边也没闲着。

  一直在负责筹备军武学堂的谯周,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在他透露出太子刘禅、尚书令法正、军师诸葛亮、后将军黄忠等人都会在学堂挂名,抽空轮流担任讲师后,益州本土家族纷纷表示大力支持。

  这种支持并不是停留在口头上的,军武学堂想培育的不仅是猛将武夫,更重要的是有组织能力的基层军官,以及具备战术判断的将才。

  甚至具有战略眼光的帅才。

  基层军官还好,将才与帅才,除了某些天赋型选手以外,还是需要一定文化素养与知识底蕴的。

  在文化教育没铺开之前,这类苗子基本也都集中在大族手中,这是绕不开的。

  当然,最后任用的时候,仍要通过考核、演武才行。

  除了抢着贡献出优秀的家族子弟之外,各家甚至还主动为学堂的建设出资出力。

  当然这也是为了在学堂招收学员的时候,能够多一点名额,提高自家在老刘势力中的政治地位。

  最近的谯周在忙着选址建设学堂,这里边门门道道也很多,不仅环境清幽,还要讲究风水等等。

  正式开始招人授课,看来还需要一段时间准备。

  除此以外,造纸业也在官府的支持下开始兴起。

  对于纸的推广普及,刘禅也早向老刘提出过建议,只是此时的蔡伦纸仍旧做工粗糙、容易损坏,并不如竹简安全。

  不过刘禅当时也提了竹简沉重、查找搬运不易等缺陷,并认为纸的潜力还很高,肯定能做出更高品质的纸。

  老刘其实对纸仍旧没什么信心,人岁数大了,就不太喜欢接受新鲜事物。

  但是这不妨碍他对刘禅有信心,在高好感度的加持下,他最终还是同意了刘禅的想法。

  毕竟现在儿子已经不是儿时那个瞎胡闹的样子了,每一步都有他自己的用意。

  反正发展造纸消耗的钱财与资源并不大。

  在刘禅的思路里,先点亮造纸,再点亮印刷,就可以为将来发展文教打好基础。

  不过这是长久之计,不用着急。

  诸葛亮回归之后,除了帮法正分担政务,业余时间几乎全都用来搞发明了。

  甚至由于刘禅限制了他的就寝时间,导致诸葛军师现在连用餐时都在画图……

  首先就是弩的改良,这种改良诸葛亮分成了两个方向,一是具备连发能力的步弩,力求使具备破甲能力的远程攻击更加密集。

  一是继续改良床弩,汉代床弩已开始普及使用,只是其射程虽远,精度却差,威力不上不下的也有些尴尬。

  拿来野战吧,搬运、上矢都很困难缓慢,根本满足不了战场需要。

  攻城、守城还凑合,但也不如发石机方便,毕竟石头可比定制的弩箭要好弄多了。

  做出了雷公砲之后,床弩就更成了姥姥不亲

  请收藏:https://m.biqu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