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战国军步兵武器总结_远去的风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二战时期国军的武器五花八门种类繁多,这是由于民国成立之初,政出多门,军阀割据,各地军阀各有武器采购来源,自制武器更是无个制式标准,工业加工能力也各不相同,就是同一型号的械,各地生产出来的也是质量参差不齐,更加上各地军阀根据自身情况对所产械做的改造,导致即使同一型号的械,各地生产的在零配件与弹药方面也不能通用的局面,如果进行细分的话,仅步一项国军就有上百个品种,一种型号的步就可能有10几个不能通用的变种,这样的情况导致,国民政府自身都无法准确统计出,当时中国各地到底装备有多少种械火炮,最终在1930年代国军开始了军备整顿,提倡用统一制式武器取代各种杂乱武器,但实际做不到,在军备整编后,国军仍装备杂乱,光步就有4个不同口径,而且即使口径相同的步,弹药也未必能通用,这就在后勤保障方面成了噩梦,军队整体协同战力异常低下。

  现今有很多人拿着数据说抗战时期国军拥有各国名牌武器实力强大,抗战时期败多胜少实是部队无能统帅无心作战的因素,还经常拿国军仅在上海作战就动用了310mm,305mm,300mm,225mm,215mm,203mm重炮,而军并未动用战列舰与新锐重巡参战,日本海军投入的舰炮口径最大的才200mm,至于日本陆军所投入的火炮口径最大的也只有240mm,因此国军还拥有重炮口径优势等说法。此外,还有轻武器优势论,重炮口径优势论,捷克机无敌论等等。好像军是以劣势武备以及军力来入侵中国一般。

  其实那些有口径优势的重炮不过是大清遗物而已,主要乃是些大清洋务运动时期设立上海吴淞炮台时购买的国外淘汰的阿姆斯特朗前/后膛钢炮以及一些克虏伯钢炮而已,程最远的310mm阿姆斯特朗前膛钢炮最大程仅7公里,根本就不能从吴淞炮台把炮弹打到军阵地上,而且还是从炮口装填炮弹,每小时只能2弹,对拥有新式火炮的军根本不构成威胁,未发1弹就被军炮火全部摧毁了,这些炮台上的阿姆斯特朗钢炮与克虏伯钢炮根本就是早已过时的土炮,这类所谓拥有口径优势的重炮早在甲午战争时期就过时了,不过是些蒸汽帆船时代的炮台炮而已,拿这类极度过时的土炮吹嘘重炮口径优势是偷换概念,也不切实际的。

  国军抗战时期的武器总体上看实际是能参差不齐,装备破烂不堪,这里把国军一些制式武器武器列举一下:

  1、卡宾

  这型卡宾为国军德械部队的标志武器。

  卡宾在1920年代大量销售到了中国,中国还购买了图纸进行自产,称做中正式步。

  该在中国战场的主要

  请收藏:https://m.biqu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