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三章开工,一小部分人的觉悟_我的父亲是嘉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朝堂上的博弈,风云变幻。

  前一刻还是平定大同叛乱的大功臣,下一刻就已经进了诏狱。

  很快。

  锦衣卫,医官和税吏司三个衙门的人,开始了一场学习新的记账法的风潮。

  而朱载坖正痛并快乐着。

  印刷作坊的订单,不断地疯涨。

  银子也哗啦啦地往兜里流淌。

  不是没有人学着印刷票据,奈何少了一个数字编码这种技术性很高的程序,印出来的票据就没多大用处。

  手工填写,耗时费力,还防伪性能不强,容易造假。

  不得已之下,只能连作坊一起打包给了朱载坖接手。

  “殿下,皇上想要让咱们来修建京师外城,还一两银子都不出,咱们怎么能够负担得起?”

  陆绎之前赚钱有多么的高兴。

  现在要花钱的时候,就有多么的痛苦。

  不是他舍不得,而是根本就办不到。

  长七十里,东西十七里,南北十八里,还要设城门十一座、敌台一百七十六座,除非动用国库,花费几百万两银子能有点雏形。

  想要一次性全部建好,最少一千万两银子投进去才见效。

  “怕什么?”

  朱载坖一点都不慌。

  搞建设赚钱,许多皇帝都这么做过,譬如说修建皇陵。

  可以让一个不毛之地,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一个人口过万的县城。

  尽管朝廷在花钱,可当地的百姓们得到了实惠。

  其中的关系,没多少人深究过,自然也就不会有人懂得房地产有多么的恐怖。

  “刘敬堂你来说,本殿下手中,现在有多少现银?”

  “回禀殿下,一共有一百三十五万两银子。”

  刘敬堂再次翻看了一下手中记录本上记录的数字。

  “够了,咱们一段一段地修建,你现在就去招人,有经验的工匠银子每个月三两,经验丰富的还可以往上加,做帮手出苦力的,每个月也要银子给足,就按照现在最高的工价上涨一半。”

  朱载坖不敢长得太多。

  人数一旦多了起来,长得太多最后算下来他自己根本就付不起工钱。

  “咱们真的要这么做?”

  陆绎完全看不出盈利的地方在哪里。

  若能够赚钱的话,也不会轮到他们来做了。

  “废话,这么赚钱的买卖,现在不做,还要等到什么时候才做?”

  朱载坖一翻白眼。

  他本来还想在各个县城小打小闹的,没想到居然还有这种好事。

  就是所需要的配套设施,还得继续先行建起来。

  可惜的就是,他搞的那个研究大院,目前为止还没有弄出水泥这一产物。

  所以还是得用土办法来建设。

  “不过建设的范围还得再大一点。”

  为了解决往后的人口问题,嘉靖给出来的设计方案,明显太小家子气了。

  “还要再大?”

  陆绎瞪大了眼睛问道。

  "对,再大点,街道最起码得要五两马车并排通行,才算合适。

  很快朱载坖

  请收藏:https://m.biqu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