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四十八章 光光种田忙_洪荒之我为佛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选了种晒了种以后,韩得平就带着人开始种棉花了,不仅仅是发动了自家所有人去种地。

  最后还请了上百个短工帮着点种,才忙得开,两千多亩地的棉花可不是闹着玩的。

  土地上的事情大部分都由韩得平去做了,光光就想着把老百姓的生活也都提高提高,所谓民以食为天,老百姓就算穿的上棉衣,吃不饱饭肯定是不行的。

  他们家算是能够解决附近村民的工作和温饱问题,也不能够让所有人都不再受饿啊。

  追究其根本,就是粮食生产力低下,人们不能够合理有效的耕种,而赋税却是越来越高,很多地方还在出现着会有百姓饿死的情况。

  而高阶层的人怎么会去管底层老百姓的死活,在国家有战乱有需要的时候他们就只知道剥削老百姓。

  根据淮阳府的地形和气候环境,光光就想到了可以种上一点旱稻试试。

  这边的气候温暖,土地干燥,雨水是不太多的,整个府城水田很少,基本上都是小麦,玉米,大豆。

  其他县有些地势低的地方也是有种水稻的,只是产量并不可观,根据多方打听和农书记载,水稻多种于雨水充足的地区,亩产在三石左右。

  大米的价格要比粮食贵一倍,一般粮食就在十二文到十四文不等,精米要卖三十文钱一斤,而便宜点的籼米,梗米也要卖到二十多文一斤。

  光光来到这个朝代以后,吃上大米的次数是屈指可数,只有富贵人家才会买,像韩得平和林氏这么节省朴素的人是不舍得这么奢侈的顿顿**米的。

  光光先在自家的园子里选了一块地,背阳通风,这里有现成的水井,水井上面有井车,便于取水。

  那么培育旱地稻秧就不是难事了,主要是围田垄,控水不外流,可排水渠道。

  先给旱土地抽放了水,把它变成培秧苗床,然后再解决以后放水问题。

  光光就让家里的仆从们在园子后面挖了很大很长的一个水沟,便于田埂放水排水。

  选好了上好的大米种子,就是浸泡搓洗种子,工序反复,泡上一两天时间捞出沥干。

  选择无雨的天气碎土堆苗床,然后沤肥播种,播撒均匀,肥料最好是选用肥沃的猪粪,最后是覆盖谷草。

  育秧以后中间还需要不停补充水分,这是旱地育苗的关键步骤。

  看自家闺女一直在园子里忙碌,韩得平就好奇的询问:“闺女,你这么种大米,能有收成吗?”

  光光失笑,是胸有成竹:“当然不能,这是育秧,后面还要移栽,要把这一颗颗秧苗都移到其他土地里去。”

  韩得平一脸的不赞同:

  “咱家的土地都是旱地,没有水咋种水稻?凉州府那边种水稻的多,他们那边水田较多,能屯住水。咱们府里还没听说谁在旱地里种水稻的呢!”

  光光早已有了主意:“没水,咱就创

  请收藏:https://m.biqu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