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章 漫山遍野都是(二)_赤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整晚,曹幹曲上至李顺、李铁,下到新领到兵器的战士,都没睡好觉。

  因为高兴得了。

  这回分发兵器的这件事,出乎了李顺等的意料,刘昱居然办得很地道。

  半件也没有给曹幹曲少给,只是在曹幹把本曲欠缺的兵器数目报给苏建后,刘昱令人去核查了一下,但核查,也不是仅针对曹幹曲,别的曲他也都派人去核查了。此亦理当之事。

  就连陶豆,也分到了一支长矛,或者说,分到了一支“铍”。

  从费县领到的一干五百柄长矛,其实并非全是“矛”,共是三种矛类的长兵器。

  一种是矛,一种是铍,一种是戟。

  矛较长,戟较短,铍的程度在矛、戟之间。

  《考工记》云:“凡兵无过三其身,过三其身,弗能用也,而无已,又以害人。”兵器不能超过人身的三倍,超过三倍就没法用了,不能杀敌,反而害己。陶豆瘦小,个子低,不足七尺,依后世的计长单位,还不到一米六,“矛”,他用不成,因而给他分的是一支“铍”。

  ——费县储存的长兵器共有好几种,不算和铍同类,区别只在於多了个“镡”,也就是铩头和铩身间,如剑柄和剑身间一样有“护手”的铩,正儿八经的“矛”是最少的一类,高峰时期也才五万多柄,“铍”是最多的,四十五万多柄,是以这回刘昱从费县领到的“长矛”,或言之矛类的长兵器里头,“铍”也是最多的,一干柄长兵器,铍占了三分之二,一干柄之多。

  铍和矛的区别在於,一个是铍比矛短,一个是铍头和矛头的形制不同,一个是铍头和矛头的安装方式不同。铍头大都类如剑,两面开刃;矛头就是后世影视作品中所见的那种矛头,最经典的形制是柳叶形,矛头的两刃间的部分突起有棱,称为“脊”,有的在脊旁开有放血槽,刺入敌人体内后,能起到放血的作用。《说文解字》说铍,“大针也,一曰剑如刀装者”,铍头的安装方式是插入铍柄,外以绳索缠绕固定;矛头是将矛柄纳入矛头下端的口中。

  这支分给陶豆的铍,长约一丈五六,依后世的计长单位,三米多不到四米长。

  铍柄木质,打磨得很光滑,外髹(xiu)黑漆;铍头扁茎,长约尺半,三十来厘米长,铁质,甚是锋锐;铍头的尾端深深地插入在铍柄端部的裂隙中,以钉固定,外边裹了一层薄铜皮,铜皮外没用细绳缠绕,用的是皮带缠绕加固。在铍的底端有镦,即在铍的底端裹了个金属套,铍镦有下端束腰形,有直筒形,底部有平底的,有尖底的,这个铍镦是下端束腰形,平底。

  将这支铍竖直放起,陶豆挺直了腰杆,仰起头来,和它比了比。

  不到七尺的身高,比之这一丈五六长的铍,他得把脑袋往后仰很多,才能够看到铍

  请收藏:https://m.biqu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