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410章 造假手段_神级渔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都说‘盛世的古董,乱世的黄金’,现在华夏就是一片盛世,所以现在人们只要有点闲钱,都想搞点古董作为收藏增值。

  其实这真是个误区,并不是所有的古董都有足够的增值空间的。

  就像萧鹏搞来的那么多海捞瓷放在厨房里当餐具用,一方面是东西太多了,另外一方面就是增值空间并没想象中那么高。

  真为它们建个博物馆保存着?不划算啊!

  而且一件同样的藏品,在所谓的‘名家’手上和在普通收藏家手上,价格是不一样的,哪怕是普通藏家的藏品比那些名家的藏品要好,‘名家’藏品也要比普通藏家的价格高出一大截去。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星条国艺术古董商安思远号称‘明朝之王’,他死后收藏的明清家具送去拍卖,最后成交价是同类藏品的十倍以上。而导致这一切的原因是‘传承有序’。

  所谓的传承有序就是指一件艺术品从‘出生’到现在,中间什么时候在谁手里,什么时候在哪里都有明确的文字记录或者文献记录证明才行。

  特别是经历了‘金缕玉衣案’、‘徐悲鸿假画’等一系列骗局之后,现在艺术品投资收藏的首要条件就是:真实!

  毕竟现在造假手段真的是太多了。

  就拿那块所谓‘翡翠玉璧’来说吧。为什么现在那些翡翠商人都在用‘种水’做文章?其实道理很简单------越是那些高档‘种水’的翡翠,越容易造假。

  凡是去珠宝店购买翡翠,会发现所有的翡翠标签上都写着‘A货’,用脚后跟想也知道,根本不可能有那么多‘A货’,那这些‘A货’到底怎么来的呢?

  自然是造假了!

  至于怎么造假?说出来可能没人信,就是拿着那些没有颜色的劣质石料,泡在硫酸和氢氧化钠里‘煮’,这样就能去除石头里蕴含的杂质,住上三四个月后出来后都是那些晶莹剔透的高级翡翠。

  这时候还不行,以为这些翡翠虽然‘种水’可以过关了,但是颜色还不行,这时候又该怎么做呢?通过高压的方式给那些用硫酸‘煮好’的翡翠里注胶加色。这样的翡翠都是论吨卖,可是做出来的首饰都是能卖出天价。

  市面上这种假翡翠的数量可是远超真翡翠数量的。要不然单凭华夏人对翡翠的热爱,一年在华夏市面上销售的翡翠饰品就可以把缅甸的翡翠矿山给挖空了。。。。。。

  有人说了,有宝石鉴定证书的可以买了吧?当然可以,那宝石鉴定证书一块钱一张,批发更便宜。。。。。。。

  古玉的造假更是历史悠久,而且玉石也是属于容易造假的,什么用火烧、用化学药品沁色等办法多不胜数。

  而至于刘院士拿的那块‘血沁玉’,那更是华夏人非常喜欢的玉石种类了。

  血沁玉就是玉石上有一条条的红丝

  请收藏:https://m.biqu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