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百六十二章:收复交趾故土_明末汉之魂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解决了地方官任命的问题,崇祯还心存希望,再次询问“汉江郡王”何时能够调兵入陕剿灭流寇。

  张凤翼干脆给予明确答复,平辽后“红旗军”会挟大胜满蒙骑兵的余威参与平叛。

  北方一直是大明防御重点,首都选择在燕京的目的就是天子守国门。

  如今山海关、天津卫、薊镇、山西镇、宣大都在“红旗军”实际掌握中,国门实际上都被“汉江郡王”控制。

  崇祯虽然是个军事小白,但他不是弱智,心里明白着呢!

  黄汉如果真选择跟朝廷反目,三天内就能挥师十万包围京城,京师军民恐怕没几个愿意守城跟“红旗军”对抗,被一鼓而下大有可能。

  事到如今怎么办,唯有赌自己拥有大义,是大明二百几十年基业的传承人,“汉江郡王”担心坏了名声不造反。

  崇祯之所以满足黄汉索要海南岛管理权的要求,很大原因是出于安抚目的。

  毕竟他否决了赐予黄汉藩王爵位,拒绝了“汉王”的册封。

  虽然海南岛上的文官武将依旧是大明官员,但是只要“红旗军”入住海南岛,那里就会执行跟“汉江省”一样的法度。

  积极配合的官员会享受“红旗军”体系的高俸禄,消极的官员会被架空,他们当然只能够拿到大明官员的正常待遇。

  黄汉实际控制海南岛后,会给当地土著带来福音。

  今非昔比,“红旗军”驻岛官兵会采取赎买、租用的方式进行土改,每家每户拥有的田亩数不得超过一百亩。

  经过调剂,也因为亚热带田亩两熟、三熟的比比皆是,因此以一户拥有基本农田二十亩为基数。

  海南岛多山,明朝时期开发不足,耕地资源比较少,如何解决人多地少的土地矛盾?怎么才能够让农民安心种地?

  怎么能够让山民感受到实惠?

  废除苛捐杂税,投资采掘业给出大量工作岗位,招募水手为商船、渔业船工作,建设大型水泥厂、钢铁厂消化壮劳力。

  加大商业往来,增加用于客运、货运的大海船,使得运输方便快捷。

  贴补客运使得商贾、百姓承受得起出行所费,让海南岛跟“两京十四省”往来更加密切。

  积攒了实力,拥有了资本后,还可以大量雇佣劳动力加强基本建设投资,甚至于可以修建环绕海南岛的混凝土大马路。

  飞剪式船型已经在体系内的船坞大力推广,加上轮桨技术,获得每小时十海里以上的速度逐渐正常化,使得航行花费的时间越来越短。

  “汉江大学”的蒸汽机项目取得了不少里程碑意义的胜利,相信用不了太久,蒸汽机轮船就会横空出世。

  天津卫到达琼州不超过三千海里,以平均航速十到十五节推算,届时一艘排水量三千吨的游轮从天津卫出发,抵达琼州港口半个月时间左右就够了。

  闭塞会导致贫穷

  请收藏:https://m.biqu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