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章一百八十六 朝议封禅_骠骑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相对于往日来说,今皇帝今日的小朝会上人员显得较多一些。小朝会上的人出现越多,则意味着当天要处理的决议就越重要。经常出现在在小朝会上的朝臣,多为三公九卿的要职或者涉及到某一决策的主要官员。当然,有时候也会有比较陌生的面孔出现在这小朝会之上,不用多说,此人定是朝廷新贵,皇帝面前的新锐红人或者边疆宿将,从远方归来的大官。

  今日的都是熟面孔,三公九卿各就其位,一共十余人出现在皇帝面前。

  一番礼仪罢了,皇帝清了清嗓子,随意般说道:“诸位爱卿,前日关于泰山封禅之议题有何决议?今日有何奏报?”

  话一落音,并无人接话。皇帝眉头轻皱。关于泰山封禅之事,自六国一统之后,加封自己为皇帝之后,他便向臣工提出。不过当时天下初定,国家政策尚未制定,六国也尚未安稳,不宜远行。被群臣劝谏一番,皇帝也便作罢。

  但随着帝国步入正轨之后,好大喜功的皇帝便按捺不住性子,月前再次提出。大臣中赞同者有之,反对者亦有之,双方各执一词,不肯退让,以至于至今仍然没有决断。

  赞同者自然为了迎合皇帝的喜好。认为皇帝功盖三皇武帝,昔者三皇五帝领地不过千里,尚且封禅。当今皇帝扫荡六国,一统天下,更应该顺天应人,行此封禅大典,祭告天地。

  反对者大多是认为国家初定,北方未定,南方未平,六国余孽蠢蠢欲动,国库空虚,不宜在此时铺张浪费,耗费国力。

  支持前者的,大多是皇帝招来的儒生博士以及方士之流。在朝廷之中的代表,则是刚刚被皇帝重新启用的丞相王绾。王绾乃当世大儒,一直以推行王道治世为己任,封禅乃上古贤王所为,他自然希望始皇帝能够效仿贤王,推行王道政治,对皇帝此举甚是支持。右丞相隗林一直对王绾马首是瞻,自然没有反对之道理。

  反对者多是军方将领。他们对繁文缛节的虚名不感兴趣,只知道南北两地军费开支极大,皇帝封禅,所费必大,所是挪用了军费开支或者激增民间税赋,都可能给帝国带来极大的创伤,所以极力反对此事。为此双方进行了一系列的辩驳,皇帝一个多月来,听得双方的言语也厌烦了,顾数日前的小朝会上,勒令双方商量出一个稳妥的法子来。

  见双方无话,皇帝脸色阴沉。封禅一事,事不宜迟。虽然此举有些急功近利,好大喜功之嫌疑。但皇帝也清楚,山东六国尚未归心,他必须寻找个由头巡狩一番,向山东六国的遗民们展示一下新王朝皇帝的力量和风采,好让天下归心,震慑宵小,让帝国大军能够彻底腾出手脚,应付来自南北两边的战事。

  “臣有本奏。”右丞相隗林见皇帝脸色阴沉得快滴出水

  请收藏:https://m.biqu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