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一十六章 超级大国计划_大明的工业革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孙传庭有了火器粮食布匹,临时招募了一千多名丁壮,前往陕西去上任了。

  在临走以前,对着那些自称为实业家的作坊主们,躬身长揖。

  孙传庭提前出山去对付闯王高迎祥了,朱舜准备开始自己的第二步了。

  工人会馆。

  朱舜坐在黄花梨官帽椅上,继续抽丝剥茧:“以大明现在的情况,流寇是永远征剿不完的,杀死了闯王高迎祥会有李自成,杀死了李自成也会有其他人继续成为闯王。”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流寇问题,需要解决两个问题,流民、财赋。”

  流民问题极其严峻,流民在各地流窜,盘踞在各省州城省城附近,平日里经常干一些抢劫偷盗的事情,扰乱各地的稳定。

  等到闯王高迎祥在官兵的围剿下损失了手下,这些流民就是流寇最优质的兵源,这也是流寇越是征剿人数越多的原因。

  经过抽丝剥茧,第一条脉络就很清晰了,只有解决了流民问题,就能釜底抽薪的抽走闯贼的兵源,一点一点的耗死闯王高迎祥和李自成。

  怎么解决,就需要先搁在一边了,流民问题和土地兼并是一体的,是三千年来永远走不出的一个怪圈。

  要想跳出这个怪圈,明朝就要出现一位拥有大魄力的皇帝,效仿太祖进行土改,实现土地国有化。

  朱舜只能先搁置这个问题了,开始抽丝剥茧财赋:“朝廷没钱,主要因为朱元璋和朱棣给后代挖了两个大坑,一是官绅不纳粮,二是国家养猪计划。”

  “要想解决官绅不纳粮,几乎等于消灭官僚地主阶级,比土改还要困难,只能从国家养猪计划入手了。”

  朱舜抽出了一张泛黄纸张,用简体字在上面开始罗列大明的国家养猪计划,从中分析出问题的根源。

  明成祖朱棣以藩王的身份造反成功,为了防止藩王们有样学样,废除了宗藩的行政权,只保留了经济权。

  大明给予宗藩丰厚的俸禄和大量田产,好吃好喝的在封地养着,一辈子混吃等死,不能出封地,更不能参与朝政。

  当初宗藩的人数少,大明养着宗藩毫不费力,经过世世代代的繁衍,数目急剧膨胀已经成了明代一个巨大的寄生阶层。

  直到天启六年,宗藩人数多达六十二万七千四百二十四人。

  朱舜在砚台里蘸了蘸墨汁,提起写下了山西、河南等各省的名字。

  山西,每年课收上来的粮食是一百五十二万石,宗藩的禄米支出却达到了三百一十二万石。

  河南,每年收缴的粮食是八十四万石,宗藩的禄米支出达到了一百九十二万石。

  除了江南以外,各省收缴的粮食还不够宗藩禄米的一半,这就需要从江南的粮赋里抽调绝大一部分去养猪。

  朱舜抽出了另一张泛黄纸张,开始在上面书写简体字。

  这些宗藩吃掉朝廷庞大的赋税,还占据了大

  请收藏:https://m.biqu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