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20章 海上起飞_奄遗在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秦邦和汪锃这一席谈话,可谓是坦诚相见了,之所以坦诚,或许就是他们两个是无官无职的原因吧。就像很多退休的官员,重新变人,开始说起真心话来。

  张翠乔消失了,明兴学堂又少了一个老师,幸好影响都不大了,最早一届的学生要毕业了,留下一些人在学校里任教就可以了!

  现在明兴学堂的重点都放在了陶弘义身上了,因为蜈蚣船和蒸汽船、飞行器三个项目都在陶弘义的带领下在做。

  秦邦去找了陶弘义,考察蜈蚣船的进度,到了制造的现场,得知学生的能力已经达到了工程师的级别,现场指挥着工匠们在加班加点地操作,这些学生将来都是国之栋梁啊!

  秦邦现场问了一个学生,“现在的蜈蚣船到了一个什么进度啊?”

  “秦老师,本来一周就可以完成了,但是我们在第一代蜈蚣船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改良!”

  “有什么改良?”

  “甲板上增加了面积,预留了飞行器飞行的位置,这样以后的话,等我们飞行器制造成功,在大海上也可以起飞了,这些就不用再担心它的动力了!”

  “你这个想法果然很精妙啊,你是怎么想到的啊!”

  “这还是受秦老师的影响啊,我们蒸汽船为了解决远航补给的问题,目前解决方案,不是增程式动力嘛。飞行器的问题也是这样啊!同样是航程不足啊!但是我们也可以采取海上补给,一旦燃料不够,就落在就近的船上补给,加满了燃料后再起飞啊!”

  “其实就是借物接力啦,原理都是很简单啊!”

  秦邦突然佩服起这些学生来了,少读四书五经,脑子没有被条条框框的限制住,想象力就马上出来了!

  不过解放学生的大脑,不仅仅是少读那些狗屁的自相矛盾的圣贤书,还要给他们稳定的生活环境。

  这些孩子都是来自于穷苦的家庭,秦邦免去了他们的学费,另外还有补贴,他们不用再担心吃饭的问题,能一门心思地搞科研。

  他还答应他们,如果毕业了,没有找到谋生之路,先留在十四行半工半读,这样就有了糊口的收入,继续研究自己喜欢的东西。

  秦邦还从当地地主老财手里买了一块地,用来造房子,到时候给这些搞科研的学生居住。民间有很多能工巧匠发明了一样东西之后,后来再也没有提升了,是因为他们没有精力继续搞下去了,为了吃饭住宿整日操心。

  有些人为了买一个老破小的房子,或者自建一个栖身的蜗居,从周鸿伟的借贷行里借了钱,需要三十多年才能还清,有些还没活到还清贷款的时间,人就直接死掉了,一辈子的精力都是在为生存奔波,哪有精力去做些更有意义的事情呢!

  还有一些孩子,为了早点给家里挣点钱,去了马雨那里的商行打工,马雨为了压榨他

  请收藏:https://m.biqu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