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0章 商券火了_奄遗在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秦邦差人先到闽浙南直隶三地,去青楼、画舫、教司坊等处,寻求合作,把这些地方变成商券代售点,每卖多少,约定分利几何,现银现结。

  老鸨们自然是愿意做这些事,毕竟是额外的一大块收入,老鸨们又把任务层层分解到姑娘手里,除了和姑娘们分利,每月的销冠还有额外的奖励。

  画舫、教司坊又比青楼高一个等级,光靠游说他们自然不能打动他们购买,秦邦找了几人,置办了高级行装,打扮的人模人样,出入其中,这几人又懂些诗词歌赋,没多久就成了“文青领袖”,所到之处,他们的言行便被人奉为圭臬,在吟诗作对、寻花问柳的时候,常常谈及十四行商券,并从怀中掏出一把商券,说:“有此商券,从此可做自由仙了!”一些人好奇,纷纷打听。那几人却说,现在商券紧俏,并不好买,你若是也想得一笔横财,我倒是可以帮你留意,找些门路帮你购得。

  关于皇后也买了商券的事情,自然不能印刷出来,更不能弄个类似“易拉宝”的东西挂在门口,要是被文官看到,自然要长篇大论了,什么“人心不古、世风日下、铜臭弥漫,有辱国体,此风不刹,遗祸千年,若不禁止,以死相谏”等话了,要是这样的话,必然会带来很大的麻烦。

  所以秦邦让容若桃组织人员写了套话术,关于购买商券之事,只能口口相传。结果大街小巷里传的风言风语,很快就出现了如下的一幕:

  我家的舅舅在京城当差,听说方皇后买了10万两宁波十四行的商券。

  我姨娘的兄弟在宫里当公公,皇后的贴身丫鬟说,皇后买了50万两十四行的商券

  我七舅姥爷伺候当朝首辅的,皇上都买了300万两十四行的商券

  我表哥的朋友他爸,卖了京城的房子,拿了钱都去买了十四行的商券。

  一些儿童还唱起来了歌谣:盛世古董,乱世黄金,永世商券,你拍一,我拍一,买了商券真得意;你拍二,我拍二,有了商券好娶妻;你拍三,我拍三,挣钱容易不用慌。

  甚至还有人义务开了讲解班,题目是:如何通过十四行商券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

  听课费每人交2两银子。

  跟随我的人,我让他挣个100万!

  听懂掌声!

  讲解班的老师自己倒没有购买商券,倒是听课费收到了手软,每堂课是场场爆满。

  这个讲课班,很快就内卷起来,更多的老师出现了,有一位姓罗的老师,还准备了三万字的跨年演讲,大篇幅的内容都是讲如何倒买倒卖十四行商券获取收益,从而让自己能够三十岁就能退下来养老。

  由于老师太多了,听课费越收越少,只有几个初出道的还能挣到钱,剩下的人都连汤也喝不上了。

  有一位翟老师反其道而行之,天天骂十四行商券

  请收藏:https://m.biqu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