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99 不起眼的角落_无穷重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到右扫,也没有规定是从上到下扫。但是现在卢安就死死要求大家按照这个顺序来安装,这让很多人觉得这严重了妨碍了自己的工作习惯。这些老工人有时候就是刻意违反了规则,每次工头检查到了,到底是扣钱吧?还是不扣钱?扣钱的话负责的队长就很得罪人。这明明就是小错,为什么要公开化。至于不扣钱吧,领导安排的规则就名存实亡。

  然而第二条,更让很多机械师非常不解,卢安每次下班的时候都要将工具收拾到原位,遗漏工具立刻通报批评。这对于机械师来说很麻烦,就和很多人觉得起床,就要把被子叠好一样,相当麻烦,明明晚上还要睡,为什么每天早上必须要叠被子?明明吃完饭后就要再次工作,为什么要把工具全收回去,然后吃完饭在拿出来,这不是折腾吗?

  其实这两条规则限制了这些老机械师们个人的工作效率。但是卢安是站在总生产视角上来看的。卢安是看中整条生产线上的生产效率。

  一台机器按照固定的流程来安装,那么这位安装的机械师中途有事情离开后,只要标记好,另一位机械师就能立刻按照熟悉的流程来接手工作。这位接手的机械师不会遗漏前面没装的零件,他知道前面的流程已经被机械师安装过了。

  同样收拾工具也是如此,虽然对于一位机械师来说,他是熟悉某个工作平台上,自己放置的工具位置,但是一旦中途换了一位机械师,他可不熟悉上一位机械师将工具放在那里。

  这些老机械师们想到了是自己的工作效率,卢安想到的是如何让新进的新手们发挥自己的能力,一旦流程固定了,新晋的机械师们在熟练这一套生产流程后,发现复杂的工作有程式可依。在掌握工作流程后,就会有多余的精力思考:“这么固定的流程为什么不能用机器来代替呢?”

  那么当工程师在设计这条能取代人力的自动化生产线时,这些新晋机械师们就能按照这一套统一的生产流程标准来提供自己的意见。如果要是按照这些老工人提供的经验,他们的安装零件的步骤都不一致,是根本无法针对性的对机械手的工作步骤进行编程的。

  同时每个生产组保留自己的工具,当一套工具中,哪一类工具中磨损较大,在大数据的建立下,就能对自动生产线的相关零件组进行加强设计。

  后工业时代,绝不是靠着某些高技术的工人单打独斗了,而是靠着制度尽可能的发挥大家的作用。用一个生产标准,将大家的生产经验按照大数据规划分类。将一个个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全部分析出来。

  一百个人的组织,每个人出力百分之十。远比十个工人出力百分之百,但是相互不统一的效率要强。

  但是就是这个在二十二世纪非常

  请收藏:https://m.biqu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