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二十四章 这就是贤臣良相?_朕就是亡国之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歌》、《皋陶谟》、《管子》、《荀子》开始,一直到大明朝。

  讨论的就是民惟邦本历朝历代思想沿革。

  比如汉时贾谊说:「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吏以为本,故国以民为安危,君以民为威侮,吏以民为贵贱,此之谓民无不为本也」,比如宋时陆九渊说:「民为大,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为邦本,得乎丘民为天子,此大义正理也」等等。

  从先秦、两汉、隋唐、两宋,民惟邦本的不断演化,胡濙指出:「治平之世,唯有民本」。

  于谦的主要内容讨论的是国家之制,强调天下为公的理念,引经据典,总论天下之制。

  和胡濙一样,从先秦开始一直到大明,天下为公思想的不断沿革。

  比如引用《尚书·周官》:「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墨子·兼爱》中说:「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

  于谦最后指出:「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此所以为王政也。」

  六部尚书、都察院、文渊阁就大明的治国之道,进行了总论,总结历朝历代的思想变迁,讨论大明未来前进的方向。

  “《谏治国君道臣义疏》,治世之策,好呀!”朱祁钰对这本君道臣义的奏疏,爱不释手。

  朱祁钰多少理解了一些当初朱元璋收到解缙万言书时候的欢喜了。

  言之有物,对大明有利的万言书,对于君主而言,当然多多益善。

  虽然之前那本万言书,满篇的废话,但是朱祁钰还是耐心的看完了,甚至还反思了一下自己执政以来的一些错误。

  两相对比之下,《谏君道臣义疏》就更值得细细研读一番了。

  兴安沏了一壶茶,笑着说道:“陛下,这不是为人臣的职责吗?”

  “好好的万言书,好好的公车诣阙,差点就变了模样,这就是公车诣阙本来的面目啊。”

  朱祁钰笑着说道:“朕再看看,他们平时一个个忙忙碌碌,看不出,居然全都是满腹经纶!而且他们写的内容,何尝不是他们这么些年来,对国朝的思辨呢?”

  不仅仅是朱祁钰在思考大明的前进方向,群臣们也在思考,他们对过往进行了总结,对未来展开了展望,对当下的问题,进行了梳理。

  这才是万言书的本来的面目,差点被这帮屁股歪的笔正给玩坏了。

  兴安从小黄门手中抱了一堆的奏疏放下,无奈的说道:“陛下,弹劾吏部尚书的奏疏…”

  朱祁钰看着数十本奏疏,眉头紧皱的说道:“都是弹劾王直的?”

  “是。”兴安点头,陛下的脸色已经从兴高采烈,变得阴云密布了。

  朱祁钰颇有些无奈的说道:“解祯期犯了错误,为何一定要扣在王直的身上呢?”

  “败则怀恨在心,胜则反攻倒算,还真是文人风骨啊。”

  解祯期借着王直的名义胡作非为,跟王直有什

  请收藏:https://m.biqu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