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六十八章 滋生人丁,永不加赋_朕就是亡国之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百三十万两白银而已!

  可是仅仅凭借着屋税号银,四大家在广州一年就能收五十万两金花银。

  朱祁钰当然明白,这就是直接税和间接税的差别。

  “咱大明要是能弄好这户制,就是收屋税号银,这一年也能有个过千万两岁收了吧。”朱祁钰摸着下巴,思考着收屋税号银的可能性。

  兴安不住的点头说道:“何止啊,这仅仅广州一地,这百万之众的城池,每个都能收个五十万两,三十四个百万城池,能收一千七百万两白银。”

  朱祁钰不得不感慨的说道:“两宋有钱是对的,他朝廷能穷才怪呢,可惜大明不能这么干啊。”

  “两宋为何能收这个钱?”

  “因为两宋不设田制,不抑兼并,不仅如此,两宋朝廷还贩卖官田,这就导致了两宋出现了难以想象的失地农民。”

  “这些农民只能进城当牛做马求口饭吃,但是也有富裕起来的,这两宋能这么收屋税号银,是因为即便是把人收跑了,这城里有的是人买。”

  “大明没法这么收。”

  坐寇收钱也不是全无成本,这满城不事生产的坐寇,吃喝拉撒都是一大笔的开销,而且还要上供,这府里的衙役也要打点关系,这衙门里的方方面面都得打点好了,才算得上手眼通天,但是你要去打点关系,你总要有门路不是?这就得给势要豪右们都得送一份。

  这四大家分这五十万两,其实真得不算多了。

  朝廷真的要收这笔钱,就得养这么多的人,真的能到太仓的又能有多少?

  其实也不是什么划算的买卖,不如把坊墙拆了,朝廷不收,坐寇也别想收。

  “陛下英明。”兴安也想提醒陛下,收屋税号银,是真正的与民争利,是残酷的朘剥,尤其是在大明这种科层制官僚体系下,这加税最后都要摊到老百姓的头上。

  “这年头,想要增收,还是开海抽分收关税靠谱啊。”朱祁钰点着面前的案卷说道。

  大明要设田制,抑制兼并,那就不能设立五十户制,就没办法收屋税号银,为了一年不知道多少的收益,这么折腾,不如开海,开海一念起,刹那天地宽。

  朱祁钰拿起了另外一份奏疏,乃是户部尚书沈不漏沈翼的奏疏,他在奏疏中,提到了百姓生育的问题,朱祁钰认真的看完了这本奏疏,连连点头。

  “朕最开始的时候是担心沈翼做不好这户部尚书的,毕竟沐阳伯金濂珠玉在前,现在看来,他还是不错的,至少没有脱离基层,凭空幻想。”朱祁钰拿着奏疏对着兴安说道。

  金濂是有战功在身,曾经做陈懋的总督军务去往福建平叛,而后做户部尚书和大明皇帝配合极好。大明的新货币政策和开海事,在君臣的配合下,奠定了大明新财经事务的基础。

  沈翼的这份奏疏,讲的是鼓励生育。

  在沈翼看来

  请收藏:https://m.biqu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