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百一十二章 赏罚利害,五刑之辟教之末也_朕就是亡国之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天公地道,荡涤寰宇,天下清明。”

  大明不缺读书人,于谦不认为惩处了这些罪恶会凉了大明士子或者青年的心,反而是惩弊治乱,拨去了大明士子头上的阴云,让昏暗的世道,看到一丝曙光,才是大道之行。

  朱祁钰沉默了良久,整个文华殿上,安静到掉一根针都能听到。

  这是于谦在逼迫陛下不仁吗

  并非如此。

  苛责监生的是于谦,中书舍人会把于谦的话留在起居注上,最后再如实的记录到实录之中,实录上只会写【谦谏监生流海外,上不忍欲复查试,谦又谏,上以义不从,谦又谏,上勉从之。】

  于谦会被后世的读书人骂成什么模样,可想而知。

  就这一段,于谦活脱脱的就是大明权臣的模样,日后陛下不在了,在某些人反攻倒算之时,于谦怕是要被挖坟掘墓鞭尸了。

  “陛下,留下的监生,也不会对陛下感恩戴德,反而会咬着后槽牙恨的牙根。

  都是痒的!人都是如此,

  不会看到自己的错误,总是在挑拣别人的过错,他们会把自己的不幸,归咎到陛下而不是自己。“于谦又抛出了一个理由。

  陛下的宽宥,在监生们看来,完全是迫害而不是仁善。

  他们不会感念一丝一毫陛下的宽仁,而是恨得咬牙切齿,而后用最恶毒的语言、最狠辣的评断去论述陛下的宽仁之举。

  “犯了错误,就要遭到惩罚,在做的时候,就应该想到。理当三思而后行。”朱祁钰看着于谦说道:“这是孔圣人教的道理,朕三思再思,仍然以为,再给他们一个机会吧。”

  “宛山石幢勿多高,下粥黄豆吃忒廒。少年郎少年事,浪子回头金不换。”

  于谦看陛下仍然坚持,也是沉吟了良久,才俯首高声说道:“陛下宽仁。

  群臣听闻于谦终于妥协,长松了一口气,连文华殿的空气都不再那么的凝重,立刻齐声说道:“陛下宽仁。

  朱祁钰摆了摆手,示意群臣安静下来,才说道:“朕其实已经被说服了,三思之后,觉得于少保说的有道理。但是再思之下,于少保的身前事身后名,更加重要。”

  “求荣得辱,亡国三兆,朕不能让天下忠义之人寒心。”

  政治其实就是选择题,朱祁钰选择了保住于谦的清誉。

  朱祁钰必须要保证于谦的身前事身后名,必须要让于谦善终,而且他死后的仍然是那个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

  就像汉宣帝刘病已,明明已经把霍光上下满门,甚至继承霍去病彻侯的霍山、霍云都给杀了,但是最后还是把霍光抬到了麒麟阁十一功臣之首。

  人们讨论霍光的时候,多数会讨论显夫人的愚蠢,以及霍禹、霍山、霍云没有恭顺之心,但是显夫人的愚蠢,何尝不是霍光治家不严的结果

  这就是汉宣帝要的结果。

  人是会死的,朱祁钰活着

  请收藏:https://m.biqu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