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64章 重要的商机_大唐抗旨才能变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具,技术,常识,等等方面,相对北方都要落后太多。”“作物产量也是极低。”

  “生活条件,也是极差的。”

  “这些你去看百姓们的衣服,谈吐,都能明显感觉出来。”

  “今年朝廷下令,建议义仓。”

  “那时候,可是费了好大的力气,才将义仓填满。”

  “可是还没等用呢,就已经被朝廷调给了军中。”

  “如果你们不来,我这边还真是要为这全州的百姓们谋一条生路。”

  “不过啊,据我所知,你们幽州、易州那边,也没比荆州好到哪里去。”

  “甚至是战乱频发,温度寒冷,环境还要更差一些。”

  “去年你们家王爷刚刚接了一万流民,如今还有力量加纳更多的百姓迁徙?”

  听到此,那两名官员恭敬的答道:“回大都督。”

  “我家王爷说了,今年秋收之后,我们那十三州封地,还可以额外养活五六个州的百姓都不成问题。”

  “虽然还不知道具体的情况,但我们王爷说话是向来不会食言的。”

  听到此,武士彟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李秋对自己表示出的一片孝心,他是知晓的。

  不过身为长辈,他也不希望将这么棘手的难题转嫁到女婿身上。

  免得耽误了李秋的前程。

  这时,一旁的武珝也笑着对他说道:“爹爹,李秋哥哥在我的信中也说了。”

  “今年幽州地界种植了较为特殊的作物。”

  “而且长势喜人。”

  “等到秋收之后,单单幽州自己的产量,就足以养活十三州的百姓了。”

  “所以他也嘱咐我,劝爹爹不要过于为他担心。”

  “爹爹也是知道,李秋哥哥那边的作物很多的,像之前的圣女果,不也是我们从未见过的吗?”

  直到这时,武士彟才放心的点了点头。

  ……

  就这样,又一个月时间过去。

  大唐也正式进入到了丰收之季节。

  不过,在大唐的主要粮食产区,关陇地带,山东地带,又是一年的大旱。

  这些百姓们,连自己喝的水都有些艰难,就更别提田地里的庄稼了。

  没等熬到这个秋天,就早已经旱死了。

  再加上那些被突厥从西北夏州、绥州、庆州赶下来的流民,已经在宁州、歧州、坊州聚集成灾。

  若是不出意外,再有几个月,就又都得像去年一样,涌入长安城周边来。

  而大唐和突厥两边的战事,也是打的异常的惨烈。

  在泾州境内,唐军依托着地势,节节狙击,拖延时间,阻挠突厥大军进攻。

  而突厥方面呢,也是闷着头硬拼。

  当突厥大军来到泾州城下之时,突厥就已经拼进去了六万人之多。

  而唐军这边的损耗更惨,接近八万!

  请收藏:https://m.biqu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