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66章 尚书省又停摆了_大唐抗旨才能变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竟然都闹得朕的长安都不得安宁!”

  “这小子难道就不能消停片刻吗?”

  房玄龄此时慢悠悠的谨慎的说道:“回禀陛下,据臣了解,北平王李秋是下了一封十三州内部的政令。”

  “统一征兵。”

  “以臣的分析,他这次的目的,就是为了针对那些一直以来逃避兵役的富户和官宦人家。”

  “所以才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弹。”

  李世民听后皱眉:“征兵?”

  “他那十三个州,朝廷给的军队数量,满打满算也不到两万。”

  “他如今征上来的兵士,粮饷、军饷,这么大的一笔消耗,从何处出?”

  杜如晦这时候说道:“这件事臣已经问过了,这些多征上来的,超出编制的兵士,全部是由他们十三州自己的财政去解决。”

  “并且兵士的俸禄和抚恤金,都要比我们朝廷的还要高。”

  “除此之外,所有战死将士的子女,都有优先进入幽州书院读书、习武的机会。”

  “就他们幽州军的这种待遇,不知道有多少其他军中的将士们羡慕着呢!”

  “再说李秋这小子,其优点是不少。”

  “但别的我不说,单单是这小子搞钱的能耐,我可是真的喜欢的不得了。”

  “就拿这一次他们的征兵来说,粮饷方面自然不必说,他都有办法养活了十几万的流民。”

  “这点征上来的兵士,自然也不是难事。”

  “而军饷?”

  “单单是这一次他抓住的那些逃跑的富家子弟的巨额罚款,怕是都够这些兵的一年俸禄了。”

  “当初,臣那么跟陛下您请求,要把李秋拉到我身旁来培养。”

  “可陛下你就是不允。”

  “此时若是有李秋在,我还用得着天天跟户部这群混蛋们催银钱?!”

  听着杜如晦的抱怨,李世民再次皱眉,“克明,难道如今户部还没有将前线所需的银钱拨过去吗?”

  杜如晦此时皱眉,轻哼一声,“这群家伙,拖拖拉拉,阳奉阴违!”

  “原本计划春天之前就要修筑好的泾州城池,如今工期是一拖再拖。”

  “怕是要等到开春后的一个月才能修筑到去年大战前的泾州城的状态。”

  “只希望今天的突厥大军,不要南下的那么早,夏州、庆州,以及黄河河道的布防能对突厥多有阻滞吧。”

  李世民此时也是皱眉说道:“你们再去替朕警告尚书省这些人一次,前线的粮饷和银钱,绝对不能再有任何的耽误了!”

  “若有违者,朕绝不轻饶他!”

  “至于李秋,如今他能镇守一方,养活那么多流民,又能把守好我大唐的门户,就不要要求他太多了。”

  “在眼下的这种时候,可容不得出现任何的差错。”

  “朕可不想再看着他同那群士族们天天打嘴仗。”

  ……

  请收藏:https://m.biqu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