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59章 有史可鉴,永嘉之乱_大唐抗旨才能变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意见为主体,分成两方面意见,争论不休起来。

  像王珪、韦挺等人,自然是支持魏征。

  而像其他人,则是支持温彦博居多。

  但他们两方说的,也都有道理,一时间就是坐在龙椅上的李世民,心中也是有些犯难。拿不定主意。

  也就在他心中思索不定之际,游离的目光也就恰好瞧见了躲在柴绍等武将后面正迷迷糊糊神游中的李秋。

  一时间,李世民心中是又气又觉得好笑,也就想要趁机敲打他一番。

  “北平王李秋,这一次之所以突厥来降,你也是立了首功。”

  “对于这件事,你是怎么看的。”

  “说出来听听。”

  听见李世民突然间点到了自己的名字,李秋瞬间就清醒了不少。

  然后就在众人的目光下,整理了一下衣冠,缓步出列。

  “回禀陛下,臣觉得,无论是魏征大人提出的策略,还是温彦博温大人提出的,都不甚稳妥。”

  毫无疑问,此言一出,当即引来了太极殿上的一阵惊疑声,小声的议论声。

  对于此,大家也都习惯了。

  这个李秋向来是个另类,每每都有意想不到的惊人之语。

  心中正烦闷的李世民,也终于有了些兴致。

  “哦?”

  “北平王你口气倒是不小。”

  “那你就来说说,刚刚所有朝臣都参与进来的这个争论,都有什么不妥?”

  此刻,李秋手持扈板,躬身施礼,很是认真的一字一句说道:

  “臣以为,这无论是将突厥人迁徙至内地进行汉化,还是将他们迁徙至朔方,都不甚稳妥。”

  “常言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这突厥,草原上这么多人口,一旦内迁,二十年后滋息过倍。”

  “据我肘腋,甫迩王畿,这无异于自己埋下祸根。”

  “这突厥与我汉族之仇怨,绵延千百年,又岂是这么容易消除的?”

  “而且,这种事情,在史书中,也是有着前车之鉴和血淋淋的教训的。”

  “司马氏曾迁徙胡人于中原,但到了晋永嘉五年,内迁的匈奴攻破洛阳。”

  “掳走怀帝,纵兵烧掠,杀死王公士族三万余人,残害百姓更是无数。”

  “这也是导致了晋朝灭亡的直接原因。”

  “对我中原,也是造成了无比巨大的伤害。”

  “所以从晋朝之后起,历朝历代也就从未有过胡人内迁之做法。”

  “臣想不通,为何如今就又将此事给提及。”

  “难道是嫌这血的教训不够深刻?”

  听到李秋的话,太极殿上出乎意料的陷入到一片沉寂。

  只因为,这段历史和血的教训实在是太过深刻。

  并且李秋如今说的是有理有据,有史可鉴。

  众人无力反驳,其实在他们的心中,也是有着这方面的担忧的。

  只不过碍于眼下这种局势,他们没有说出来而已。

  而另一边,像李世民、长孙无忌、王珪、魏征、房玄龄、秦琼、尉迟敬德、程咬金、柴绍等人。

  则是大跌眼镜,一脸的诧异神情。

  李秋这小子什么时候也开始读起史书,且有鼻子有眼的开始引经据典起来了?

  而起还别说,就他说出的这几番话,倒是很有水平和见地啊!

  请收藏:https://m.biqu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