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5 粮之难_明末:从游秦淮河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以他的回答也是简明扼要。

  “什么叫粮不够?安南也没粮了?”李待问问道。

  “安南有粮,但在安南的中华农庄没粮了,大明买得太多了,根本供不过来。”

  “安南有粮,那你们怎么会没粮?”李待问不解。

  “大人有所不知道,安南的粮是有,但是要收上来价钱太高,跟我们中华农庄的粮就不是一个价钱,况且,安南的粮品种还没有我们的好。这又不好又贵的粮,我们不敢采购啊。到时候卖过来,朝廷会追责我中华邮行欺诈行市,那就吃力不讨好了。”

  “嗯?你们怎么……这,要涨价?”李待问有点生气,这不就是变着法要涨价嘛。

  “李大人啊,真不只是要涨价,我说了,是粮食不仅品种比之前的差价格还高。”曾永再次说道。

  “差就差点,别掺沙子就行,现在能让老百姓吃上一口就不容易了,哪还管什么好坏啊,涨价就不行了。”李待问摆手。

  “大人哟,这,我们之前的价格实在做不来的。南直隶都四两银一石了,我们卖给户部的依然还是一两六钱,关键是我们现在去安南各地收粮也是要大成本呐,再从南运到北数千里路,不涨价我们做不到啊。”曾永一副为难死的样子。

  “那怎么办?反正我跟你说,当下能足银买你中华邮行的粮就已经天大的好事了,你说你们还要涨价,这不可能。”李待问摇头。

  “那要是这样,还请李大人恕罪,我们只好将粮食打折扣,掺杂点米糠来平成本了……”

  “那不行,刚都说了,要足粮,粮差点不是让你们掺东西。”李待问摇头。

  “大人,要是如此的话,我们真做不了,不能做亏本的买卖不是?”

  “不做了?”李待问急了。

  “真做不了啊大人,要不用这个价格,朝廷派人去安南运粮,我们不包押运,那还能勉强做得下来。”曾永哭丧个脸。

  “朝廷派人从安南运粮到京都?这怎么可能?这一路上运过来比你们的运价要高六成,这不行。”李待问摇头。

  “还有一法,如果这法还不行那咱中华邮行这买卖就不做了。”曾凡咬了咬牙,撂下狠话。

  “什么办法?”李待问那眼神就像是在说‘你们的狐狸尾巴终于露出来了’。

  “海运,从安南直接海运至天津卫,然后直接转内河直达京都,这样既省了时间又省了钱财。”曾永说道。

  “怎么个省时间省钱财了?”李待问问道。

  “走陆路,从安南至京都至少需要三个月,而海路则只需要一个月。陆路的成本是若是十万石粮,那需要数千人押运,包括车辆与骡马那都是一项很耗力的事。当然,这还不是最耗钱的地方,最耗钱的是沿途的孝敬,以及防止灾民的哄抢。而海路呢?根本不需要担心这些,只需要防止海盗即可,我们将护卫船队的差事承包给福建郑将军这就省下了很多的费用了。”

  曾永介绍道。

  “唉,你说的这人我何尝不知?我是广东南海人,当然知道海运之便利,但这海运运粮怕是不成的。”李待问摇头。

  “那,恕我行真做不了这买卖了。如今这粮荒,我行怕粮一进大明就要被各地的吃拿卡要的弄去十之六七了,到了京都还能剩多少?因此,我行是真做不了啊,不是非得要跟大人你谈条件,要挟朝廷,还望明查。”曾永异常失望的摇头。

  “唉,这样吧,你上书陈述其中之利弊及困苦,我到时呈给皇上,让皇上来定夺吧。”李待问肯定是解决不了的,他也只能这样了。

  他能看出中华邮行的小九九,但人家说的也是事实,这沿途的吃拿卡要多严重大明的官员谁不知道?

  “那多谢大人了,回去草民就写。”

  ……

  请收藏:https://m.biqu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