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1 满清在北京基本站稳脚跟_明末:从游秦淮河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可是作为南明统治者而言,要是信了多尔衮的鬼话,那就太愚蠢了。

  此时的形势是清军一家独强,南明、李自成、左良玉、张献忠等各方势力均不如清军。

  当然,这时不包括安南的杨子正,只是分析中原四股势力的强弱。

  那么强弱很明显,作为弱势一方而言,最务实的做法是弱者联合,干掉强者。而如果弱者选择跟强者联合,那么灭掉其他弱者后自身也就难免被灭。

  可惜啊、可惜,不管是正直的史可法还是奸诈的马士英,他们都没有这种眼光。

  在接到清军的檄文后,南明朝廷上下对清军充满好感,决定同清朝议和。

  顺治元年七月初五,南明以兵部侍郎左懋第、左都督陈洪范、太仆寺少卿马绍愉为使臣,携银十万两、金千两、缎绢万匹,北上求和于清,并晋封吴三桂为蓟国公。

  谈判前,南明内阁议定的谈判底线为:

  一、于天寿山设园陵,重新安葬崇祯皇帝和其皇后;

  二、南明可以向清朝献岁币,以每年十万两白银为限;

  三、南明对清朝的国书应以古可汗称呼,不称皇帝;

  四、使节礼仪应遵会典,不必屈膝。

  这要的条件真让人无语,现在的南明可不是赵构的南宋,赵构在南方站住脚后迅速收拢兵权,下面带兵的都听他指挥,他的南宋基本上控制了淮河以南地区。

  而此时的南明,其实际控制地域只有江苏、安徽而已。你的政权连块像样的地盘都没有,有什么必要去谈判呢?

  既然自己的政权都不稳固,献岁币又有什么意义呢?

  虽然在这时去找清朝议和是相当愚蠢的,然而既然做了就得捞点实在利益。对于南明而言,最实在的利益就是扩大地盘。

  联合清军,商量好,你打哪,我打哪,打完了怎么分地盘。

  可是呢,这份谈判书的第一条是安葬崇祯,第二条是给人家钱,第三条是确定双方的称呼,第四条是外交礼仪,实打实的东西一点没说。

  其实南明朝廷中还是有明白人的,这个明白人就是谈判代表团团长左懋第。

  左懋第是个有基层经验、有做事方法、亲身经历过战场的人,所以,他坚决反对以这种方式跟清军议和。

  左懋第认为,议和可以,但必须有武力后盾,即:

  “望严谕诸臣整顿士马,勿以臣北行为和议必成,勿以和议成为足恃。必能渡河而战,始能扼河而守;必能扼河而守,始能画江而安。”

  通俗点说就是,谈判谈出来的和平并不靠谱。南明需要有渡黄河作战的能力,才能守住黄河;能守住黄河,才能跟清朝谈划江而治的事情。

  而要想渡河作战,左懋第认为应“收拾山东,为使臣声援”,即派兵收复此时处在无政府状态的山东。

  然而左懋第的建议报给南明朝廷,虽然有人赞同,但是没

  请收藏:https://m.biqu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