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91 方以智之危_明末:从游秦淮河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的发言,真是震耳发聩,如醍醐灌顶一般的震醒了他。

  如果不是陈维崧一再的叮嘱不能流于第三人看到,阅后即焚的忠告,他是真恨不得把那些想法朝所有人大喊出来。

  这段时间《正论》里的一些思想反复的冲击着他,越想这当下越应该兴科学。

  除了这件事,另一件事就是方以智好像最近特别受崇祯的欢迎,每三天就叫他去过召对一次,有意无意的说道天下之百家学说。

  所以这才造成了方以智回答起来吱吱唔唔,因为受了科学的影响,这其它学说那还有啥意义?

  如果没了解科学,他方以智可以跟崇祯说上三天三夜的儒释道之学。

  正是因为崇祯再次的暗示,这才让方以智脱口说出‘应以科学为纲’,真是脱口说出的,哪是他信里写的还‘思忖’过后。

  “唉,这,这,这个方密之啊。”杨子正也为难啊,这特么的叫什么事?难道让他给崇祯出谋划策去救国?

  大明是他的潜在对手,虽然他没想过要直接造大明的反,但他也是乐于见到大明被推翻然后去捡便宜的。

  现在让他给对手出主意?这,这特么的怎么整?

  要不,把方以智给秘密的绑回安南得了?反正他现在也是身陷众口之矢,估计他也在儒家圈待不下去了。

  唉,这出乎他的意料啊,他没打算收什么大明朝的官员放到他的国家体系来的,但这方以智这个处境,似乎被公认为科学在朝廷的代言人了?

  这个事情杨子正很为难,一时也拿不定主意,不想写这封回信,但又必须马上写,不写不行啊,方以智现在处境不妙。

  杨子正来回的踱步想了想,然后走到书桌前提笔开写:

  “密之见信好,首先恭喜密之考得较为理想的功名,且有机会与帝君当面交流。你于信中所述吾皆已知,子正仍然以为当下你断绝与科学的关系是为上策,能保你功名。还请密之放心,就算你如此做法,我不会因此而生恼,我们仍然是最好的朋友。”

  “这个朝廷是儒家的朝廷,百家之言在民间争辩可以,但要成为当朝的显学儒家是绝不允许的。而你却在儒家的朝廷中谋职,因此,当务之急是切断与科学的关系。”

  “如若密之宁愿断送儒家朝廷的前程也要讲科学,那子正会为兄安排安全的撤离路线,保证你及你的家人安全。因为子正相信,你将极快的在朝廷无立足之地。”

  “至于密之提到帝君命你写科学复强之策,子正并不看好,科学并不能救大明,只因实施政纲的乃万千儒家官员,纵有良策亦无落实之人,良策亦为败政也。并非子正对如此大明悲观,而是积垢已久,已入腑脏,非一时之能。”

  “当然,密之兄亦可向帝君建议两条,方可保江山暂时稳固。一是重武轻文,目前大明的问题在于内有匪寇,外有建奴,因此,重武是必然,也是唯一办法,重武的前提是足粮足银,且保证将不贪之。至于如何防患武将尾大不掉,那是内患已除,外患没有之后再思之策略。”

  “二是减轻农税,重征商税,官商一体缴税,以此增加国库钱财。减轻农税是为保证粮草,保证兵源,保证农民不造反。如今之大明早已是官商一体,重征商税,可让大明国库年入数千万也。”

  “此二策可解当下大明之燃眉之急,至于此后,先让大明生存下来再言之。”

  “但是子正以为,此二策一策都实施不了,皇帝无你想象之大权,满朝文臣非你想象之弱小。此二策皆是伤及满朝文臣之根本策略,断无实施可能。故,子正以为当下无任何策略可救大明,除非……”

  杨子正停下笔想了想,又苦笑了下,这,真要给这个大明出谋划策?特么的这是自己大业的绊脚石啊。

  请收藏:https://m.biqu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