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四章_52_雕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既然判定“周雪生”喜欢“沈越”,那祝夏这回不仅能演一个残疾人,还能演一个同性恋,而且还是暗恋。

  他长这么大真没暗恋过谁,毕竟他六年级就会给小姑娘送糖,每次喜欢上谁都特主动,恋爱进程只有恋爱和失恋两个阶段,暗恋跟他的风格实在不搭。祝夏可以理解暗恋,因为种种原因不能表达出爱慕,所以放弃争取这个人,但他理解不了漫长的暗恋。

  在没有回应的情况下,爱慕一个人三五年甚至十年二十年,明明世界上有这么多选择,一辈子可以去喜欢很多人,为什么偏偏奢求不可能的那个?

  假设“周雪生”真的喜欢“沈越”,他明知道“沈越”是直男,却仍然从情窦初开的年纪爱慕对方至今,祝夏想不明白这种感情。

  相比之下,演同性恋简单多了,反正就是去爱人,人和人会性向不同,但爱情都是多巴胺,这点没有不同。说起来,他虽然喜欢女孩子,但被怀疑是基佬也不是一次两次,大学同学怀疑他暗恋傅泽明,高中时因为他跟郑艺博玩得好,也老有同学开他们的玩笑。有个女同学用三千块赌他们不敢接吻,郑艺博那几天穷得叮当响,竟然真的为了三千放弃节操,祝夏也不是玩不起,就是觉得郑艺博的脸不符合他的审美,把冲过来求打啵的死党按倒在地。换成傅泽明应该就没问题,傅泽明实在长得没话说,他前阵子鬼迷心窍还想亲他哥。

  所以‘周雪生’最难表现的部分,还是那份毫无希望的暗恋。

  祝夏先跟傅泽明商量。

  傅泽明思考之后,说:“也可以解释,‘周雪生’的性格内向,不主动接触陌生人,群罗镇非常封闭,所以‘周雪生’交际圈很窄,他喜欢的是同性,但他见过的同性里比‘沈越’出色的太少了。”

  “也有道理……”祝夏还是皱着眉,“不过‘沈越’高中就去市里念了,每年就回来两次,大学之后更是几年才回来一次,就算再喜欢,这么一直见不着感情也该淡了吧。”

  傅泽明可以回答“每个人的恋爱观不同”,但这句废话对祝夏理解人物没有帮助。

  演员们诠释人物各有方法,但分一下大类的也就是常说的三种——方法派、表现派、体验派。傅泽明自己倾向于表现派,擅长拆分、设计、模仿、拿捏尺度。祝夏则从第一部电影开始就本能地贴近体验派。体验派着重自我,用“我”去理解人物、感知情境。

  这像在演员与角色之间修筑桥梁,你每相信自己和角色有一个共同点,你就向桥梁的另一边走一步。这种相信可以靠刻意的行为取得,比如祝夏减重变白,令自己在外形上成为“周雪生”,但也依赖电光火石的灵感,在某一瞬间忽然抓到它。

  抓不到的时候,就只能等待。

  十二月二号,

  请收藏:https://m.biqu4.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